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3 技术路线第14页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4-17页
        1.3.1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第14-15页
        1.3.2 多元智能理论第15页
        1.3.3 学习型组织理论第15-16页
        1.3.4 全面和谐教育理论第16页
        1.3.5 CIPP评价模型理论第16-17页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1.4.1 高职院校第17页
        1.4.2 创新创业教育第17-18页
        1.4.3 教育评价标准第18页
        1.4.4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18-19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6页
    2.1 国外研究第19-21页
        2.1.1 创新创业概念的内涵第19页
        2.1.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第19-20页
        2.1.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第20页
        2.1.4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评价第20页
        2.1.5 创新创业教育的元评价第20-21页
    2.2 国内研究第21-24页
        2.2.1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第21-22页
        2.2.2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标准第22-23页
        2.2.3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模型第23页
        2.2.4 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方法第23-24页
        2.2.5 评价指标及模型实证检验第24页
    2.3 文献述评第24-26页
        2.3.1 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逐步明确第24-25页
        2.3.2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重要性日益彰显第25页
        2.3.3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尚待深入第25-26页
第三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设计第26-30页
    3.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第26-27页
        3.1.1 问题导向原则第26页
        3.1.2 全方位原则第26页
        3.1.3 可实施原则第26-27页
        3.1.4 社会性原则第27页
    3.2 评价指标的设计第27-30页
        3.2.1 评价指标设计过程第27-28页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8页
        3.2.3 指标的释义及标准第28-30页
第四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型构建第30-36页
    4.1 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第30-31页
    4.2 确定单层次指标权重第31-32页
    4.3 确定指标权重总排序第32页
    4.4 评价模型构建及说明第32-36页
第五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型的应用第36-46页
    5.1 评价主体的确定第36页
    5.2 案例学校的选择第36页
    5.3 模型应用的过程第36-37页
    5.4 模型应用的结果第37-42页
        5.4.1 Q职业技术学院第37-38页
        5.4.2 B职业技术学院第38-39页
        5.4.3 X职业技术学院第39-40页
        5.4.4 J职业技术学院第40-42页
        5.4.5 D职业技术学院第42页
    5.5 取得的主要经验第42-43页
        5.5.1 就业教育与服务措施较为完善第42-43页
        5.5.2 创新教育与创业培训形式多元第43页
        5.5.3 课程体系与创业实践平台共建第43页
    5.6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3-46页
        5.6.1 创新创业认知仍然存在误区第44页
        5.6.2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依然薄弱第44页
        5.6.3 专业创新创业教师极其缺乏第44-45页
        5.6.4 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不尽健全第45页
        5.6.5 创新创业激励制度亟待完善第45-46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前瞻第46-51页
    6.1 研究结论第46-47页
        6.1.1 确定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第46页
        6.1.2 构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型第46-47页
        6.1.3 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第47页
        6.1.4 明确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第47页
    6.2 研究不足第47-49页
        6.2.1 评价指标尚待优化完善第47-48页
        6.2.2 指标评价标准亟待统一第48页
        6.2.3 学生满意度调查尚待实施第48-49页
        6.2.4 评价基础研究尚待深入第49页
    6.3 研究前瞻第49-51页
        6.3.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与评价第49-50页
        6.3.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与评价第50页
        6.3.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诊断与改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5-57页
附录1第57-59页
附录2第59-60页
附录3第60-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性减税背景下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问题研究--以A市中小企业为例
下一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研究--以B县安置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