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文献回顾 | 第13-39页 |
正文 | 第39-74页 |
实验一 甘肃回族藏族汉族人群CYP2C19 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39-53页 |
1 材料 | 第41-42页 |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2 方法 | 第42-44页 |
·PCR 扩增引物设计 | 第42-43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43页 |
·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 P)分析 | 第43-4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50页 |
·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PCR-RFLP 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不同民族CYP2C19 基因型分析结果 | 第47页 |
·性别对回族藏族汉族CYP2C19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民族CYP2C19 基因型分布情况 | 第49页 |
·回族与汉族CYP2C19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第49页 |
·藏族与汉族CYP2C19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第49-50页 |
·回族与藏族CYP2C19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第50页 |
·甘肃回族、藏族和汉族CYP2C19 代谢表型分布 | 第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5 小结 | 第52-53页 |
实验二 CYP2C19 多态性对联合奥美拉唑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 | 第53-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研究方案 | 第54-55页 |
·血样采集 | 第55-56页 |
·血小板功能参数测定 | 第56页 |
·终点指标定义 | 第56-5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7页 |
2 结果 | 第57-60页 |
·基线特征 | 第57-58页 |
·基因分型和代谢表型预测结果 | 第58页 |
·合并用药后ADP-Ag 和PRI VASP 测定结果 | 第58-60页 |
·CYP2C19 基因多态性与临床不良事件的关系 | 第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4 小结 | 第62-63页 |
实验三 CYP2C19 多态性对联合泮托拉唑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 | 第63-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研究方案 | 第64-65页 |
·血样采集 | 第65页 |
·血小板功能参数测定 | 第65-66页 |
·终点指标定义 | 第66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66页 |
2 结果 | 第66-70页 |
·基线特征 | 第66-67页 |
·基因分型和代谢表型预测结果 | 第67-68页 |
·合并用药后ADP-Ag 和PRI VASP 测定结果 | 第68-69页 |
·CYP2C19 基因多态性与临床不良事件的关系 | 第69-70页 |
3 讨论 | 第70-73页 |
4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2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