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型压电流体驱动器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压电泵分类 | 第13-14页 |
1.3 无阀压电泵的定义和特点 | 第14-15页 |
1.4 无阀压电泵发展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4.1 国外无阀压电泵的研究与现状 | 第15-19页 |
1.4.2 国内无阀压电泵的研究与现状 | 第19-21页 |
1.5 压电泵的应用与发展 | 第21-22页 |
1.5.1 压电泵在微系统冷却装置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2 压电泵在化学分析系统上的应用 | 第22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压电振子振动理论及驻波叠加法理论基础分析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压电功能材料及逆压电效应 | 第25-27页 |
2.2.1 压电效应及应用 | 第25-26页 |
2.2.2 压电陶瓷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6-27页 |
2.3 弹性薄板的振动 | 第27-30页 |
2.3.1 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 | 第27-28页 |
2.3.2 固有振动 | 第28-29页 |
2.3.3 受迫振动 | 第29-30页 |
2.4 驻波叠加法产生行波原理 | 第30-31页 |
2.5 泵用振子压电材料及固定方式 | 第31-34页 |
2.5.1 压电振子陶瓷的选择 | 第31-32页 |
2.5.2 压电振子振动模式与支撑方式 | 第32-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行波型无阀压电泵的设计和原理 | 第35-46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行波型无阀压电泵工作机理及结构 | 第35-38页 |
3.2.1 行波型无阀压电泵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5-37页 |
3.2.2 行波型压电泵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37-38页 |
3.3 压电振子的设计 | 第38-43页 |
3.3.1 泵用振子压电陶瓷材料参数 | 第38-39页 |
3.3.2 压电振子激振原理 | 第39-40页 |
3.3.3 对振子基片的仿真分析 | 第40-43页 |
3.4 压电泵结构与装配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行波型无阀压电泵的实验研究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压电振子的多普勒激光测振实验 | 第46-50页 |
4.2.1 压电振子的扫频实验 | 第48页 |
4.2.2 压电振子的定频实验 | 第48-50页 |
4.3 最优驱动频率测试实验 | 第50-53页 |
4.4 驱动电压测试实验 | 第53-54页 |
4.5 流体粘度与泵送性能关系测试实验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行波型无阀压电泵的结构优化 | 第56-63页 |
5.1 基于最小截面流量控制的优化思路 | 第56-58页 |
5.1.1 优化方案一设计 | 第56-57页 |
5.1.2 优化方案一工作原理理论分析 | 第57-58页 |
5.2 基于流道的优化思路 | 第58-62页 |
5.2.1 优化方案二设计 | 第58-60页 |
5.2.2 优化方案二工作原理理论分析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3-64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64页 |
6.3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