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23页 |
1.1 碳点概述 | 第7-8页 |
1.2 碳点的修饰 | 第8-13页 |
1.2.1 掺杂法 | 第8-11页 |
1.2.2 表面修饰法 | 第11-13页 |
1.3 碳点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3-20页 |
1.3.1 检测离子 | 第13-15页 |
1.3.2 检测生物分子 | 第15-18页 |
1.3.3 “关-开”模式检测 | 第18-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3页 |
第2章 PEI改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表征 | 第23-41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2 改性PEI(mPEI)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3 PEI改性荧光碳点(PCCDs)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PCCDs的表征 | 第26-27页 |
2.2.5 PCCDs荧光稳定性的考察 | 第27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2.3.1 改性PEI(mPEI)的合成 | 第27-28页 |
2.3.2 PCCDs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28-32页 |
2.3.3 PCCDs的表征 | 第32-35页 |
2.3.4 PCCDs荧光稳定性考察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3章 基于PCCDs“关-开”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对硫醇分子的分析检测 | 第41-57页 |
3.1 前言 | 第41-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与设备 | 第43-45页 |
3.2.2 对PCCDs荧光“关”的探究 | 第45页 |
3.2.3 对PCCDs荧光“开”的探究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3.3.1 “关”荧光条件的探究 | 第45-48页 |
3.3.2 PCCDs-Hg~(2+)和PCCDs-Fe~(3+)猝灭体系的构建 | 第48-49页 |
3.3.3 “开”荧光条件的探究 | 第49-51页 |
3.3.4 PCCDs对硫醇化合物的选择性检测分析 | 第51-53页 |
3.3.5 “关-开”荧光探针反应机理 | 第53-54页 |
3.3.6 检测洋葱中GSH的含量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