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荧光现象概述 | 第12-14页 |
1.1.1 光致发光现象 | 第12页 |
1.1.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原理 | 第12-13页 |
1.1.3 荧光性质的相关参数 | 第13-14页 |
1.2 荧光微球简介 | 第14页 |
1.3 荧光微球的分类 | 第14-16页 |
1.3.1 按载体材料分类 | 第15页 |
1.3.2 按荧光物质分类 | 第15-16页 |
1.3.3 自发荧光微球 | 第16页 |
1.4 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1.4.1 吸附法 | 第16-17页 |
1.4.2 包埋法 | 第17-18页 |
1.4.3 接枝法 | 第18页 |
1.4.4 共聚法 | 第18-19页 |
1.4.5 自组装法 | 第19-20页 |
1.5 荧光微球的应用 | 第20-23页 |
1.5.1 在免疫分析技术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2 在生物标记和示踪技术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5.3 在药物筛选技术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4 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5.5 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 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改性技术 | 第23-24页 |
1.6.1 物理吸附法 | 第23-24页 |
1.6.2 化学接枝法 | 第24页 |
1.6.3 核壳结构复合微球 | 第24页 |
1.7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自发荧光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发光机理探索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乙酰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28页 |
2.2.4 氯甲基化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5 对乙基苯乙酮的合成 | 第29页 |
2.2.6 对乙基苄氯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7 荧光微球与荧光化合物的表征分析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0-31页 |
2.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2-33页 |
2.3.4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2.3.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片 | 第34页 |
2.3.6 发光机理 | 第34-35页 |
2.3.7 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 | 第35-36页 |
2.3.8 荧光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2.3.9 荧光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与发光机理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胺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应用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2.3 乙酰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41页 |
3.2.4 ACPS荧光微球的肟化反应 | 第41-42页 |
3.2.5 氨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6 感应金属离子 | 第43页 |
3.2.7 pH值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3页 |
3.2.8 固体荧光性能的检测 | 第43页 |
3.2.9 荧光稳定性的检测 | 第43-44页 |
3.2.10 荧光微球的表征方法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3.1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4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3.3.3 微球表面物理性能的变化 | 第45页 |
3.3.4 紫外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3.3.5 金属离子对微球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6 金属离子浓度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7 PS-NH_2微球的荧光恢复性能 | 第48页 |
3.3.8 荧光微球在干燥粉末状态下的荧光现象 | 第48-49页 |
3.3.9 pH值对PS-NH_2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10 荧光稳定性 | 第50-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亲水改性及应用 | 第52-66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2-5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2.3 氯甲基化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53页 |
4.2.4 亲水性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53-54页 |
4.2.5 感应金属离子 | 第54页 |
4.2.6 pH值对CMPS-PEG微球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4.2.7 固体荧光性能的检测 | 第54页 |
4.2.8 荧光稳定性的检测 | 第54页 |
4.2.9 细胞毒性分析 | 第54-55页 |
4.2.10 细胞成像实验 | 第55页 |
4.2.11 荧光微球的表征方法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4.3.1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页 |
4.3.3 微球表面物理性能的变化 | 第56-57页 |
4.3.4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4.3.5 微球荧光稳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4.3.6 荧光微球的固体荧光光谱分析 | 第59页 |
4.3.7 金属离子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8 金属离子浓度对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9 pH值对CMPS-PEG微球荧强度的影响 | 第61页 |
4.3.10 CMPS-PEG微球的细胞毒性分析 | 第61-63页 |
4.3.11 细胞成像实验 | 第63-64页 |
4.4 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附录 | 第78-92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