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0-13页 |
第2章 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问题 | 第13-23页 |
2.1 法律地位是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 第13-14页 |
2.2 法律主体的历史发展 | 第14-17页 |
2.2.1 罗马法中法律主体的扩张 | 第14-15页 |
2.2.2 法国民法与德国民法中法律主体的扩张 | 第15-16页 |
2.2.3 20世纪以来法律主体资格的扩张 | 第16页 |
2.2.4 法律主体扩张的一般规律 | 第16-17页 |
2.3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法律主体 | 第17-23页 |
2.3.1 对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赋予具有工具性价值 | 第17-18页 |
2.3.2 赋予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正当性 | 第18-21页 |
2.3.2.1 当下赋予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难点 | 第18-19页 |
2.3.2.2 未来赋予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益处 | 第19-21页 |
2.3.3 人工智能的权利架构 | 第21-23页 |
2.3.3.1 人工智能权利的基本属性 | 第21-22页 |
2.3.3.2 人工智能权利的基本类型 | 第22-23页 |
第3章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 第23-31页 |
3.1 人工智能创作物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3.1.1 对现有观点的批判 | 第24页 |
3.1.2 著作权法的创设目的——以激励理论和洛克劳动理论为视角 | 第24-25页 |
3.1.3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 第25-26页 |
3.2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 | 第26-31页 |
3.2.1 人类主导的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 | 第26-28页 |
3.2.2 人类辅助的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 | 第28-31页 |
第4章 人工智能产生的侵权责任问题 | 第31-39页 |
4.1 人工智能存在缺陷时的侵权责任 | 第31-32页 |
4.2 人工智能不存在缺陷时的侵权责任 | 第32-39页 |
4.2.1 现阶段人工智能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 第33-35页 |
4.2.1.1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困境 | 第33-34页 |
4.2.1.2 严格责任的适用 | 第34-35页 |
4.2.2 人工智能被赋予主体资格后的侵权责任法展望 | 第35-39页 |
4.2.2.1 归责原则 | 第35-36页 |
4.2.2.2 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