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科学认知乡村价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 第10-11页 |
1.1.2 规划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 第11页 |
1.1.3 乡村价值是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乡村价值的内涵与认知演进 | 第15-23页 |
2.1 价值概念及其演进 | 第15-16页 |
2.2 乡村价值的概念 | 第16-17页 |
2.3 乡村价值的演变过程 | 第17-20页 |
2.3.1 传统农耕社会时期的乡村价值 | 第17页 |
2.3.2 快速城镇化时期的乡村价值 | 第17-18页 |
2.3.3 城乡统筹发展时期的乡村价值 | 第18-20页 |
2.4 乡村价值的分类体系 | 第20-21页 |
2.5 乡村价值的认知要点 | 第21-23页 |
3 基于乡村价值重构的乡村振兴规划路径研究 | 第23-28页 |
3.1 乡村价值重构的内涵与主体 | 第23页 |
3.2 乡村价值重构的内容 | 第23-24页 |
3.3 乡村价值重构的动力机制 | 第24-26页 |
3.4 重构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构建 | 第26-28页 |
4 实证分析——安吉县天子湖镇乡村振兴规划研究 | 第28-50页 |
4.1 乡村概况 | 第28-31页 |
4.1.1 基本情况 | 第28页 |
4.1.2 自然条件 | 第28页 |
4.1.3 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4.1.4 村庄体系 | 第29-30页 |
4.1.5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发展历程简述 | 第30-31页 |
4.2 乡村价值认知与重构要点研判 | 第31-37页 |
4.2.1 乡村区位价值 | 第31-33页 |
4.2.2 乡村生态价值 | 第33-35页 |
4.2.3 乡村产业价值 | 第35-36页 |
4.2.4 乡村文化价值 | 第36-37页 |
4.3 基于乡村价值重构视角的乡村振兴规划 | 第37-50页 |
4.3.1 乡村价值重构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37-39页 |
4.3.2 价值重构视角下的乡村发展定位与振兴体系 | 第39-40页 |
4.3.3 价值重构视角的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 第40-5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0-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5.1.1 构建乡村价值体系有利于更清晰地认知乡村振兴方向 | 第51页 |
5.1.2 价值重构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是多目标的政策实践 | 第51-52页 |
5.1.3 价值重构下乡村振兴规划具有实践意义 | 第52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