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绿叶菜类论文--其他论文

紫背天葵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和采后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 紫背天葵概述第14-16页
        1.1 形态特征第14页
        1.2 主要营养成分及研究进展第14-16页
    2 活性氧第16-20页
        2.1 活性氧的产生第16-17页
        2.2 活性氧的作用第17-19页
            2.2.2.1 活性氧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第17-18页
            2.2.2.2 活性氧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第18页
            2.2.2.3 活性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8-19页
        2.3 活性氧的清除第19-20页
    3 SOD概述第20-22页
        3.1 SOD的种类第21-22页
        3.2 SOD基因研究进展第22页
    4 采后处理与保鲜技术第22-25页
        4.1 1-MCP处理第22-23页
        4.2 NO处理第23-24页
        4.3 气调处理第24页
        4.4 减压处理第24-25页
    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4页
第二章 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4-60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4-36页
        1.1 实验材料第34页
        1.2 主要试剂第34-36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6页
    2 实验方法第36-41页
        2.1 紫背天葵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建立第36-38页
        2.2 CU/ZN-SOD中间保守片段扩增第38-40页
        2.3 运用RACE技术扩增全长序列第40-41页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56页
        3.1 紫背天葵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建立第41-44页
        3.2 CU/ZN-SOD基因克隆第44-46页
        3.3 MRNA序列结构分析第46-48页
        3.4 CU/ZN-SOD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及多序列比对第48-49页
        3.5 CU/ZN-SOD系统进化分析第49-50页
        3.6 蛋白质序列分析第50-56页
            3.6.1 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第50-53页
                3.6.1.1 蛋白质性质分析第50页
                3.6.1.2 亲疏水性分析第50-51页
                3.6.1.3 信号肽预测第51-52页
                3.6.1.4 跨膜结构域预测第52页
                3.6.1.5 亚细胞定位预测第52-53页
                3.6.1.6 功能结构域预测第53页
            3.6.2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第53页
            3.6.3 蛋白质三级结构同源建模第53-56页
    4 讨论第56-57页
    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三章 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60-82页
    第一节 1-MCP和乙烯处理对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60-73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0-62页
            1.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1.2 主要试剂第61-62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2页
        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2.1 呼吸强度第62页
            2.2 色差第62-63页
            2.3 过氧化物酶(POD)第63页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63页
            2.5 过氧化氢第63页
            2.6 超氧阴离子第63页
            2.7 荧光定量第63-64页
            2.8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6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4-71页
            3.1 呼吸强度第65页
            3.2 色差第65-67页
            3.3 超氧阴离子第67-68页
            3.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68-69页
            3.5 过氧化氢第69页
            3.6 过氧化物酶(POD)第69-70页
            3.7 荧光定量第70-71页
        4 讨论第71-72页
        5 本节总结第72-73页
    第二节 不同处理对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73-79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3-75页
            1.1 实验材料第73-74页
            1.2 主要试剂第74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74-75页
        2 实验方法第75页
            2.1 紫背天葵叶片总RNA提取第75页
            2.2 制备荧光定量PCR用cDNA第75页
            2.3 设计荧光定量PCR用引物第75页
            2.4 荧光定量PCR第75页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7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4 讨论第77-78页
        5 本节总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全文结论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基因BraA.FLM.a的表达分析及CAPS标记开发
下一篇:蔗糖诱导CmFTL2调控夏菊开花的分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