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复合材料胶接接头基础理论研究第13-15页
        1.2.2 复合材料胶接接头低速冲击研究第15-17页
        1.2.3 复合材料胶接接头剩余强度研究第17-18页
        1.2.4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 项目来源第20-21页
第2章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与剩余强度分析方法第21-3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分析方法第21-30页
        2.2.1 CFRP层合板面内累积损伤模型第21-28页
        2.2.2 CFRP层合板层间累积损伤模型第28-30页
        2.2.3 胶层内聚力模型第30页
    2.3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分析方法第30-35页
        2.3.1 拉伸载荷下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应力分析第30-33页
        2.3.2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预测方法第33-34页
        2.3.3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分析模型第34-35页
    2.4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与剩余强度分析流程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仿真研究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仿真分析基础及流程第37-40页
        3.2.1 冲击动力学原理第37-38页
        3.2.2 动力学显式有限元方法第38-39页
        3.2.3 仿真分析流程第39-40页
    3.3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仿真模型第40-44页
        3.3.1 几何模型第40-41页
        3.3.2 材料属性第41-43页
        3.3.3 接触属性第43页
        3.3.4 约束与载荷施加第43-44页
    3.4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仿真分析结果第44-50页
        3.4.1 冲击响应参数第44-46页
        3.4.2 冲击损伤参数第46-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仿真研究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仿真模型第51-53页
        4.2.1 准静态分析第51-52页
        4.2.2 有限元模型第52-53页
    4.3 无损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仿真分析第53-57页
    4.4 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仿真分析第57-62页
        4.4.1 剩余强度仿真分析流程第57-58页
        4.4.2 冲击能量对剩余强度的影响第58-60页
        4.4.3 搭接长度对剩余强度的影响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与剩余强度试验研究第63-78页
    5.1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试验件的制作第63-66页
        5.1.1 CFRP被粘件及垫板的制作第63-64页
        5.1.2 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胶接工艺第64-66页
    5.2 无损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试验第66-70页
        5.2.1 试验过程第66-67页
        5.2.2 试验结果第67-70页
    5.3 低速冲击试验第70-72页
        5.3.1 试验过程第70-72页
        5.3.2 试验结果第72页
    5.4 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试验第72-77页
        5.4.1 不同冲击能量下的试验结果第73-75页
        5.4.2 不同搭接长度下的试验结果第75-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总结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材料π型胶接接头损伤检测研究
下一篇:CNTs/PMN/EP压电阻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尼性能的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