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导论 | 第11-39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7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 1.3 研究思路 | 第33-35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37-39页 | 
| 2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39-57页 |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9-44页 |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4-57页 | 
|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 | 第57-76页 | 
| 3.1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短缺时期(1949-1977年) | 第57-60页 | 
| 3.2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时期(1978-1999年) | 第60-65页 | 
| 3.3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整和变革时期(2000-2008年) | 第65-69页 | 
| 3.4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推进时期(2009-至今) | 第69-76页 | 
|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需失衡分析——基于待遇水平的实证研究 | 第76-105页 | 
| 4.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85页 | 
| 4.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91页 | 
| 4.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需状况的基本判断 | 第91-105页 | 
| 5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分析 | 第105-133页 | 
| 5.1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 第105-113页 | 
| 5.2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3-126页 | 
| 5.3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的基本判断 | 第126-133页 | 
| 6 改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供需失衡的政策建议 | 第133-157页 | 
| 6.1 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转型 | 第133-136页 | 
| 6.2 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 | 第136-138页 | 
| 6.3 建立精准的需求瞄准机制 | 第138-142页 | 
| 6.4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机制 | 第142-150页 | 
| 6.5 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 | 第150-152页 | 
| 6.6 构建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 | 第152-157页 |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4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157-163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163-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7-182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研究成果 | 第182-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