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国内旅游流系统运行机理及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3-2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5-29页
        1.3.1 研究内容第25-27页
        1.3.2 研究方法第27-2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9-39页
    2.1 相关概念第29页
        2.1.1 旅游流第29页
        2.1.2 机理第29页
        2.1.3 优化第29页
    2.2 旅游流相关理论第29-33页
        2.2.1 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第29-30页
        2.2.2 旅游流动力机制第30-31页
        2.2.3 旅游承载力第31-33页
    2.3 集对分析理论第33-36页
        2.3.1 集对的联系度第33-34页
        2.3.2 集对势第34-35页
        2.3.3 分析步骤第35-36页
    2.4 系统论第36-37页
        2.4.1 系统相关概念第36页
        2.4.2 系统的特点第36页
        2.4.3 系统的基本规律第36-37页
    2.5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37-38页
        2.5.1 系统动力学主要观点第37页
        2.5.2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第37-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旅游流系统及运行机理分析第39-67页
    3.1 旅游流系统理论的提出第39-42页
        3.1.1 系统提出的理论基础第39-40页
        3.1.2 旅游流“流”特性分析第40-41页
        3.1.3 旅游流系统的界定第41页
        3.1.4 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第41-42页
    3.2 旅游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42-51页
        3.2.1 旅游流系统结构第42-49页
        3.2.2 旅游流系统功能第49-51页
        3.2.3 旅游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51页
    3.3 机理的含义和分析方法第51-52页
        3.3.1 旅游流系统运行机理的涵义第51-52页
        3.3.2 运行机理分析方法第52页
    3.4 旅游流系统运行机理分析第52-66页
        3.4.1 旅游流运行阶段划分第52-53页
        3.4.2 系统整体运行机理第53-55页
        3.4.3 旅游流生成阶段运行机理第55-59页
        3.4.4 旅游流运输阶段运行机理第59-63页
        3.4.5 旅游流游览阶段运行机理第63-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国内旅游流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第67-96页
    4.1 建模目标第67-68页
    4.2 模型假设第68-69页
        4.2.1 宏观环境因素的假设第68页
        4.2.2 微观因素的假设第68-69页
    4.3 系统边界第69-71页
        4.3.1 地理边界第69-71页
        4.3.2 行为边界第71页
        4.3.3 时间边界第71页
    4.4 模型因果关系与流图第71-79页
        4.4.1 模型的因果关系第71-77页
        4.4.2 模型的流图第77-79页
    4.5 模型方程与参数的确定第79-91页
        4.5.1 确定的方法第79-80页
        4.5.2 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处理第80页
        4.5.3 模型方程和参数的确定第80-91页
    4.6 模型的检验第91-95页
        4.6.1 直观检验第91-92页
        4.6.2 历史检验第92-93页
        4.6.3 运行检验第93页
        4.6.4 灵敏度分析第93-95页
    4.7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国内旅游流系统评价模型建立第96-110页
    5.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第96-97页
        5.1.1 科学性第96页
        5.1.2 客观性第96-97页
        5.1.3 可比性第97页
    5.2 结构评价指标选取第97-99页
        5.2.1 旅游客流子系统指标第97页
        5.2.2 旅游流生成子系统指标第97-98页
        5.2.3 旅游流运输子系统指标第98页
        5.2.4 旅游流承载子系统指标第98-99页
    5.3 功能评价指标选取第99-104页
        5.3.1 经济功能指标第99-100页
        5.3.2 社会功能指标第100-101页
        5.3.3 环境功能指标第101-104页
    5.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104页
    5.5 评价模型建立第104-109页
        5.5.1 集对的建立第106页
        5.5.2 集对联系度第106-107页
        5.5.3 优势度第107-108页
        5.5.4 旅游流系统评价模型第108-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6章 国内旅游流系统仿真优化分析第110-141页
    6.1 国内旅游流现状第110-113页
        6.1.1 旅游流规模持续加大第110-111页
        6.1.2 旅游人均消费水平缓慢增长第111-112页
        6.1.3 旅游流的功能增强第112页
        6.1.4 旅游投资力度加大第112-113页
    6.2 国内旅游流系统演进分析第113-123页
        6.2.1 评价指标数值和权重的确定第113-114页
        6.2.2 系统整体及分层优化演进分析第114-116页
        6.2.3 系统构成要素优化演进分析第116-118页
        6.2.4 系统指标要素优化演进分析第118-123页
    6.3 不同情境国内旅游流系统仿真优化分析第123-134页
        6.3.1 影响旅游流系统的政策因素分析第123-124页
        6.3.2 情境设定第124-128页
        6.3.3 基准情境系统优化程度分析第128-130页
        6.3.4 情境1系统优化程度分析第130-132页
        6.3.5 情境2系统优化程度分析第132-134页
    6.4 三种情境系统优化对比分析及优化路径选择第134-140页
        6.4.1 三种情境系统优化对比分析第134-137页
        6.4.2 系统优化发展路径选择第137-140页
    6.5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7章 国内旅游流系统优化建议第141-159页
    7.1 宏观层面旅游流系统优化第141-149页
        7.1.1 旅游流系统优化整体思路第141-144页
        7.1.2 旅游流系统优化的措施第144-148页
        7.1.3 旅游流系统优化的主体第148-149页
    7.2 中观层面旅游流系统优化第149-153页
        7.2.1 区域内旅游流系统优化第149-150页
        7.2.2 承载系统旅游流优化第150-153页
    7.3 微观层面系统的优化第153-154页
        7.3.1 模型的调整第153页
        7.3.2 优化建议第153-154页
    7.4 特殊时段旅游流的优化第154-158页
        7.4.1 旅游流拥堵原因分析第154-155页
        7.4.2 瞬时旅游流系统优化仿真模型第155-156页
        7.4.3 治理旅游拥堵的建议第156-158页
    7.5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结论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4页
附录1第174-180页
附录2第180-184页
附录3第184-1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96-198页
致谢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游轮旅游产品结构及优化研究
下一篇:政府在旅游小镇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能研究--以丽江“束河模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