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 第18-20页 |
1.4.1 重点和难点 | 第18-19页 |
1.4.2 产品及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4.3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产品市场分析 | 第20-28页 |
2.1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 第20-23页 |
2.1.1 .主要发达经济体形势分析 | 第20-21页 |
2.1.2 国内总体形势分析 | 第21-23页 |
2.2 产品市场分析 | 第23-25页 |
2.2.1 上证180指数本身的市场分析 | 第23-24页 |
2.2.2 指数类结构化存款产品市场供给及发展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2.3 产品需求分析 | 第25-27页 |
2.3.1 产品接纳度与潜在客户分析 | 第25-26页 |
2.3.2 客户内在需求及心理分析 | 第26-27页 |
2.4 后市预期 | 第27-28页 |
3 基于上证180指数的结构化存款产品设计方案 | 第28-34页 |
3.1 产品主体设计 | 第28-29页 |
3.1.1 固定收益部分的设计 | 第28页 |
3.1.2 产品期权组合的设计 | 第28-29页 |
3.1.3 资金投资范围及配置 | 第29页 |
3.2 产品要素设计 | 第29-31页 |
3.2.1 最低保本率 | 第29-30页 |
3.2.2 参与率 | 第30页 |
3.2.3 预期最低(高)收益率 | 第30-31页 |
3.2.4 附加条件 | 第31页 |
3.3 产品基本条款设计 | 第31-34页 |
3.3.1 投资期限 | 第31页 |
3.3.2 投资币种 | 第31-32页 |
3.3.3 发行规模 | 第32页 |
3.3.4 认购起点 | 第32-34页 |
4 产品定价及敏感性分析 | 第34-41页 |
4.1 产品定价 | 第34-39页 |
4.1.1 固定收益部分定价 | 第34-36页 |
4.1.2 上证180指数期权定价 | 第36-38页 |
4.1.3 结构化产品总价值的确定 | 第38-39页 |
4.2 产品价格敏感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1 上证180指数价格和时间对产品价值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利率对产品价值的影响 | 第40-41页 |
5 产品收益及风险分析 | 第41-44页 |
5.1 产品盈亏及成本分析 | 第41-42页 |
5.1.1 基于发行人视角 | 第41页 |
5.1.2 基于投资者视角 | 第41-42页 |
5.2 产品在险价值(VaR)分析 | 第42-43页 |
5.3 产品特殊风险分析及揭示 | 第43-44页 |
6 本产品设计的结论及推广计划 | 第44-49页 |
6.1 产品可行性分析 | 第44-46页 |
6.2 结论 | 第46-47页 |
6.2.1 产品设计结论 | 第46-47页 |
6.2.2 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 第47页 |
6.3 产品推广计划 | 第47-4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一) 上证180指数结构化存款产品说明书 | 第52-54页 |
附录(二) 上证180指数结构化存款产品客户权益须知书 | 第54-55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