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市海水鸟多样性时空特征及保护策略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湿地与湿地水鸟 | 第12-13页 |
1.2 湿地水鸟群落研究 | 第13-15页 |
1.3 拉市海湿地及其水鸟研究 | 第15-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2 拉市海水鸟种类组成与种群数量 | 第19-36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19-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1-31页 |
2.3.1 种类组成 | 第21-23页 |
2.3.2 水鸟种类的季节变化 | 第23-26页 |
2.3.3 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动 | 第26-31页 |
2.4 讨论与结论 | 第31-36页 |
3 拉市海冬候鸟的时间动态研究 | 第36-59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36-52页 |
3.2.1 冬候鸟群落组成 | 第36-37页 |
3.2.2 冬候鸟种类及个体数量动态 | 第37-41页 |
3.2.2.1 种类数量动态 | 第37-40页 |
3.2.2.2 个体数量动态 | 第40-41页 |
3.2.3 不同迁徙阶段冬候鸟种类及个体数量动态 | 第41-52页 |
3.2.3.1 秋季迁入阶段 | 第42-47页 |
3.2.3.2 冬季停留阶段 | 第47-48页 |
3.2.3.3 春季迁出阶段 | 第48-52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52-59页 |
4 冬候鸟迁徙活动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 第59-72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60-64页 |
4.2.1 气候因子对个体数量的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4.2.2 气候因子对种类数量的影响分析 | 第61-64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64-72页 |
5 拉市海越冬期不同阶段3类生境的水鸟群落特征 | 第72-94页 |
5.1 研究区域 | 第72-74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5.2.1 研究时间 | 第74页 |
5.2.2 水鸟调查 | 第74页 |
5.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74-75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75-87页 |
5.3.1 秋季迁入阶段3类生境的水鸟群落特征 | 第76-80页 |
5.3.2 冬季停留阶段3类生境的水鸟群落特征 | 第80-83页 |
5.3.3 春季迁出阶段3类生境的水鸟群落特征 | 第83-87页 |
5.4 讨论与结论 | 第87-94页 |
6 拉市海越冬期水鸟群落特征的生境因子分析 | 第94-113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94-95页 |
6.1.1 生境因子调查 | 第94-95页 |
6.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95页 |
6.2 研究结果 | 第95-108页 |
6.2.1 越冬期不同阶段生境因子状况 | 第95-96页 |
6.2.2 生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特征的影响 | 第96-108页 |
6.3 讨论 | 第108-113页 |
7 拉市海水鸟多样性保护策略 | 第113-125页 |
7.1 拉市海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 第113-116页 |
7.2 拉市海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 | 第116-117页 |
7.3 拉市海湿地水鸟多样性有效保护的依据 | 第117-119页 |
7.4 拉市海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思路 | 第119-120页 |
7.5 拉市海湿地水鸟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 第120-125页 |
8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5-129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25-128页 |
8.2 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