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1 影响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因素 | 第8-9页 |
1.1.1 麦谷蛋白研究概况 | 第8页 |
1.1.2 麦醇溶蛋白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1.3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调控机理 | 第9页 |
1.2 转录因子 | 第9页 |
1.3 Dof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1 Dof转录因子结构 | 第9-10页 |
1.3.3 Dof转录因子家族进化分类 | 第10-11页 |
1.3.4 Dof转录因子功能介绍 | 第11-13页 |
1.3.5 小麦Dof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bZIP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1 bZIP转录因子结构 | 第14-15页 |
1.4.2 小麦bZIP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关联分析及应用 | 第15页 |
1.6 小麦基因组测序进展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3.1.1 供试小麦原材料 | 第18页 |
3.1.2 试剂材料 | 第18-19页 |
3.1.3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3.2 分子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3.2.1 CTAB法提取小麦DNA | 第19-20页 |
3.2.2 总R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3.2.3 反转录cDNA链合成 | 第21-22页 |
3.2.4 目的基因TaDof7克隆 | 第22-24页 |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5页 |
3.2.6 群体材料多态性分析及功能标记开发 | 第25-26页 |
3.3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3.3.1 小麦Dof、bZIP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分析 | 第26页 |
3.3.2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分析及基因结构预测 | 第26页 |
3.3.3 蛋白模体结构预测及进化书树构建 | 第26-27页 |
3.3.4 小麦Dof、bZIP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27页 |
3.3.5 共表达网络构建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9页 |
4.1 小麦Dof转录因子研究结果 | 第28-39页 |
4.1.1 小麦Dof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 | 第28-30页 |
4.1.2 小麦Dof基因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及基因结构 | 第30-33页 |
4.1.3 小麦Dof蛋白的模体结构序列、三维结构预测及进化关系 | 第33-36页 |
4.1.4 小麦Dof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6-37页 |
4.1.5 小麦bZIP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7-39页 |
4.2 小麦Dof及醇溶蛋白基因的网络共表达分析 | 第39-40页 |
4.3 小麦TaDof7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6页 |
4.3.1 TaDof7A的克隆 | 第40-42页 |
4.3.2 TaDof7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5页 |
4.3.3 TaDof7A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45-46页 |
4.4 基因TaDof7A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46-47页 |
4.5 DOF7A-1标记的开发 | 第47-48页 |
4.6 DOF7A-1标记与小麦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9-53页 |
5.1 小麦Dof、bZIP基因的鉴定 | 第49-50页 |
5.2 小麦Dof家族基因结构、进化分析 | 第50页 |
5.3 TaDof、TabZIP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及共表达网络构建 | 第50-51页 |
5.4 TaDof7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页 |
5.5 TaDof7A的序列多态性分析及Dof7A-1标记的开发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Abstract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