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多晶硅飞秒激光作用下不同晶面的行为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激光材料加工晶体取向的影响第10-14页
        1.2.1 激光熔覆第10-11页
        1.2.2 激光增材制造第11-12页
        1.2.3 激光焊接第12-13页
        1.2.4 脉冲激光沉积第13-14页
    1.3 超快激光加工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实验条件及方法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9页
    2.2 实验设备第19-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7页
        2.3.1 多晶硅EBSD样品制备方法第20-22页
        2.3.2 飞秒激光辐照实验第22页
        2.3.3 表征方法—EBSD第22-23页
        2.3.4 光斑大小的理论计算第23-27页
第3章 多晶硅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的非晶化行为第27-43页
    3.1 飞秒激光作用区表征第27-31页
        3.1.1 飞秒激光作用区成分分析第27-30页
        3.1.2 飞秒激光作用区区域划分第30-31页
    3.2 多晶硅激光作用区的EBSD表征第31-33页
    3.3 飞秒激光作用下多晶硅的响应阈值第33-36页
    3.4 不同晶面取向对飞秒激光的响应第36-38页
    3.5 不同晶面取向对飞秒激光的响应机制分析第38-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飞秒激光诱导多晶硅形变第43-49页
    4.1 飞秒激光作用材料时热应力产生机制第43页
    4.2 飞秒激光作用区形变分析第43-46页
    4.3 飞秒激光作用下多晶硅不同晶面取向形变差异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硅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的双温模拟第49-57页
    5.1 引言第49-50页
    5.2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0-55页
        5.2.1 激光作用材料表面的吸收机制第50-51页
        5.2.2 双温模型第51-52页
        5.2.3 双温模型计算结果第52-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及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轴手性联萘骨架双酰胺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下一篇:3D打印导电橡胶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