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大气重金属采样系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大气重金属检测的主要方法 | 第9-12页 |
1.2.1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第9-10页 |
1.2.2 X射线荧光法 | 第10页 |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0页 |
1.2.4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第10-12页 |
1.3 大气重金属在线监测仪主要类型 | 第12-14页 |
1.3.1 水平移动式 | 第12-13页 |
1.3.2 空间旋转式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第2章 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的基础理论及实现 | 第18-30页 |
2.1 基本原理 | 第18-24页 |
2.1.1 原子荧光的产生 | 第18-20页 |
2.1.2 荧光信号的获取 | 第20-22页 |
2.1.3 各元素浓度的计算 | 第22-23页 |
2.1.4 技术特点 | 第23-24页 |
2.2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实现形式 | 第24-28页 |
2.2.1 进样-反应系统 | 第24-25页 |
2.2.2 光源及光电检测部分及原子化器 | 第25-26页 |
2.2.3 数据处理系统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大气重金属采样系统的设计 | 第30-52页 |
3.1 整体设计依据 | 第30-32页 |
3.1.1 整体设计技术指标 | 第30-31页 |
3.1.2 整体设计方案框架 | 第31-32页 |
3.2 富集采样及预处理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32-38页 |
3.2.1 机械结构设计 | 第32-35页 |
3.2.2 电路部分设计 | 第35-37页 |
3.2.3 切割器参数设计 | 第37-38页 |
3.3 富集采样及预处理装置的软件设计 | 第38-41页 |
3.3.1 下位机工作流程设计 | 第38-40页 |
3.3.2 上位机控制平台介绍 | 第40-41页 |
3.4 误差的防控与估计 | 第41-49页 |
3.4.1 对外界干扰的控制 | 第41-42页 |
3.4.2 误差估计 | 第42-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大气重金属采样系统和原子荧光检测系统联调 | 第52-66页 |
4.1 原子荧光光谱仪参数设置 | 第52-55页 |
4.1.1 灯电流的选择 | 第52-53页 |
4.1.2 光电倍增管 | 第53页 |
4.1.3 载气和屏蔽气流量的选择 | 第53-54页 |
4.1.4 其他配置和设置 | 第54-55页 |
4.2 富集采样及预处理装置与原子荧光光谱仪联调 | 第55-56页 |
4.3 元素的标定 | 第56-58页 |
4.4 评价指标 | 第58-61页 |
4.4.1 检出限 | 第58-59页 |
4.4.2 相关系数 | 第59-60页 |
4.4.3 精密度 | 第60-61页 |
4.4.4 数据有效率 | 第61页 |
4.5 误差分析 | 第61-64页 |
4.5.1 原子荧光仪误差来源分析 | 第61-64页 |
4.5.2 整体误差分析 | 第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