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8页 |
·前言 | 第16页 |
·软枣猕猴桃研究利用现状 | 第16-20页 |
·软枣猕猴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软枣猕猴桃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软枣猕猴桃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 第20-46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 第21-23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23-25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 第25-28页 |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现状 | 第28-32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 第32-38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8-41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41-4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46-48页 |
·目的、意义 | 第46页 |
·主要内容 | 第46-48页 |
第二章 软枣猕猴桃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4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49-51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2-53页 |
·ZrOCl_2比色法的方法评价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第三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56-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75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9页 |
·微波辅助法提取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9-66页 |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66-75页 |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软枣猕猴桃黄酮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75页 |
·两种提取方法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比较研究 | 第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80页 |
第四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与纯化研究 | 第80-9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0-8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8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0-81页 |
·试验方法 | 第81-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0页 |
·大孔吸附树脂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 | 第83-85页 |
·大孔吸附树脂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 | 第85-90页 |
·结论 | 第90页 |
·讨论 | 第90-92页 |
第五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聚酰胺分离及RP-HPLC制备研究 | 第92-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9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2页 |
·试验方法 | 第92-9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3页 |
·聚酰胺柱层析梯度洗脱结果分析 | 第94-98页 |
·聚酰胺柱层析洗脱曲线及拖尾处理 | 第98-99页 |
·半制备液相色谱制备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 | 第99-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讨论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06-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0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6页 |
·试验方法 | 第10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4页 |
·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 | 第106-107页 |
·化合物Ⅲ的结构鉴定 | 第107-111页 |
·化合物Ⅴ的结构鉴定 | 第111-114页 |
·结论 | 第114页 |
·讨论 | 第114-116页 |
第七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116-1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1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1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16-1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17-118页 |
·数据分析 | 第1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2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118-119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抗脂质体过氧化能力 | 第119-120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的还原力 | 第120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 | 第120-121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 第121-122页 |
·结论 | 第122页 |
·讨论 | 第122-124页 |
第八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研究 | 第124-1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24-12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5页 |
·试验方法 | 第125-1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7-131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抑菌谱的测定 | 第127-128页 |
·软枣猕猴桃黄酮MIC、MBC的测定 | 第128-129页 |
·介质pH值对软枣猕猴桃黄酮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温度对软枣猕猴桃黄酮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结论 | 第131页 |
·讨论 | 第131-133页 |
总结论 | 第133-134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