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1页 |
1.3.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页 |
1.3.2 本文的不足 | 第10-11页 |
2 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回顾 | 第11-20页 |
2.1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2.1.1 普惠金融影响研究 | 第11-12页 |
2.1.2 普惠金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 第12页 |
2.1.3 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3页 |
2.1.4 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 第13-14页 |
2.2 普惠金融基础理论 | 第14-19页 |
2.2.1 金融排斥理论 | 第14-15页 |
2.2.2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普惠金融发展的效应分析 | 第16-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9页 |
3.1 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3.2 山东省金融发展现状 | 第21-26页 |
3.2.1 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3.2.2 保险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3.2.3 证券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3.3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成就及问题 | 第26-27页 |
3.3.1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 第26页 |
3.3.2 山东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4 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支持情况 | 第27-29页 |
4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 第29-35页 |
4.1 测度指标(IFI)评价体系构建 | 第29-30页 |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0-31页 |
4.3 指标测算 | 第31-33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5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3页 |
5.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 第35-36页 |
5.2 灰色关联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 第36-37页 |
5.2.1 目的 | 第36页 |
5.2.2 原理与方法 | 第36-37页 |
5.3 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普惠金融影响因素测度 | 第37-43页 |
5.3.1 影响因素选择 | 第37-39页 |
5.3.2 数据来源与选取 | 第39页 |
5.3.3 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39-43页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6.2.1 构建山东省普惠金融体系 | 第44页 |
6.2.2 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 第44-45页 |
6.2.3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 第45页 |
6.2.4 提升交通便利度 | 第45-46页 |
6.2.5 加快互联网金融建设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