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虚假诉讼罪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一、虚假诉讼罪概述第9-14页
    (一) 虚假诉讼罪的概念第9-10页
        1. 恶意诉讼第9页
        2. 诉讼欺诈第9-10页
        3. 诉讼诈骗第10页
    (二) 虚假诉讼罪的特征第10-12页
        1. 虚假诉讼罪以财产性案件为主第10-11页
        2. 虚假诉讼罪涉案标的额较大第11页
        3. 虚假诉讼罪行为人关系特殊第11页
        4. 恶意串通型的虚假诉讼罪多以调解结案第11-12页
    (三) 域外部分国家法律规定第12-14页
        1. 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第12页
        2. 以妨害司法秩序类等罪名定罪处罚第12-13页
        3. 单独规定为犯罪第13-14页
二、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第14-23页
    (一) 虚假诉讼罪的客体第14-16页
        1. 妨害司法秩序第14-15页
        2. 严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第15-16页
    (二) 虚假诉讼罪的客观方面第16-21页
        1. 捏造事实第16-18页
        2. 损害后果第18页
        3. 发生领域第18-20页
        4. 恶意串通但不仅限于恶意串通第20-21页
        5. 入罪标准第21页
    (三) 虚假诉讼罪的主体第21-23页
        1. 被告可以成为虚假诉讼罪的主体第22页
        2.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成为虚假诉讼罪的主体第22页
        3. 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案外人可以成为虚假诉讼罪的主体第22-23页
    (四) 虚假诉讼罪的主观方面第23页
        1. 直接故意第23页
        2. 不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主观构成要件第23页
三、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第23-32页
    (一)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阶段第23-26页
        1. 犯罪既遂第23-25页
        2. 犯罪预备和未遂第25-26页
        3. 犯罪中止第26页
    (二) 虚假诉讼罪的共犯问题第26-28页
        1. 原告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共同犯罪第26-27页
        2. 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的共同犯罪第27页
        3. 司法工作人员与当事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第27-28页
    (三) 虚假诉讼罪的罪数问题第28-30页
        1. 虚假诉讼罪与相关犯罪的想象竞合问题第28-29页
        2. 虚假诉讼罪与相关犯罪的牵连问题第29-30页
    (四) 司法适用第30-32页
        1. 从一重罪时犯罪既遂标准以重罪为准第30-31页
        2. 被害人财产损失应以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准第31-32页
四、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完善第32-37页
    (一) 需要立法完善的方面第32-33页
        1. 合理设置法定刑第32-33页
        2. 增设资格刑第33页
    (二) 需要司法解释的方面第33-37页
        1. 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第33-34页
        2. 明确情节严重的标准第34-35页
        3. 明确罚金标准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厘定
下一篇:论绑架罪的量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