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与标准模型 | 第13-16页 |
1.1.1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页 |
1.1.2 标准模型的发展历史及其内容简介 | 第13-16页 |
1.2 强子间相互作用与量子色动力学 | 第16-17页 |
1.2.1 强子间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1.2.2 QCD的性质 | 第17页 |
1.3 强子物理中的势模型 | 第17-22页 |
1.3.1 组分夸克模型 | 第18-19页 |
1.3.2 Cornell势模型 | 第19-20页 |
1.3.3 改进的Cornell势模型 | 第20-21页 |
1.3.4 GI模型 | 第21-22页 |
1.4 其他方法 | 第22-25页 |
1.4.1 MIT口袋模型 | 第22页 |
1.4.2 格点QCD | 第22-23页 |
1.4.3 大N极限展开 | 第23-25页 |
1.5 总结 | 第25-27页 |
第二章 Regge理论 | 第27-3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Regge理论及其数学表达 | 第27-31页 |
2.2.1 两体碰撞 | 第29-30页 |
2.2.2 解析性与交叉对称性 | 第30-31页 |
2.3 分波展开法 | 第31-32页 |
2.4 Regge轨迹 | 第32-33页 |
2.5 总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轻介子的类雷吉质量谱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弦的经典动力学 | 第36-37页 |
3.3 弦模型下的介子质量 | 第37-39页 |
3.4 辅助场方法 | 第39-41页 |
3.5 轻介子的夸克模型 | 第41-44页 |
3.6 质量公式与Regge轨迹 | 第44-45页 |
3.7 与实验比较 | 第45-48页 |
3.8 总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AdS/QCD与介子唯象学 | 第51-63页 |
4.1 AdS/CFT对偶(AdS/CFT Duality) | 第51-55页 |
4.1.1 引言 | 第51页 |
4.1.2 共形场论(Conformal Field Theory,CFT)简介 | 第51-54页 |
4.1.3 Anti-de Sitter空间 | 第54-55页 |
4.2 AdS/CFT的表述 | 第55-58页 |
4.2.1 AdS/CFT在QCD中的应用:AdS/QCD | 第55-58页 |
4.3 光前全息QCD(Light Front Holographic QCD) | 第58-59页 |
4.4 几点注意的地方 | 第59-60页 |
4.5 总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