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崩岗土体胶结物质与其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1 文献综述第16-29页
    1.1 崩岗的定义、组成及形态第16-17页
    1.2 崩岗侵蚀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1 国外崩岗侵蚀研究现状第17页
        1.2.2 国内崩岗侵蚀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第18-25页
        1.3.1 水分含量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20-22页
        1.3.2 氧化铁胶体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22-23页
        1.3.3 粘土矿物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23-24页
        1.3.4 有机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24-25页
        1.3.5 其他胶结物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25页
    1.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25-26页
    1.5 研究意义第26页
    1.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9页
        1.6.1 研究目标第26页
        1.6.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6.3 技术路线第27-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29页
        2.1.2 崩岗采样点选择第29-31页
        2.1.3 土壤采样第31页
        2.1.4 室内分析方法第31-37页
3 典型崩岗区土体理化性质与矿物学特性研究第37-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3.2 典型崩岗区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第37-48页
        3.2.1 基础理化性质第37页
        3.2.2 土壤大量和微量元素差异第37-41页
        3.2.3 土壤总铁及铁、铝、锰氧化物第41-45页
        3.2.4 土壤的物理性质第45-48页
    3.3 典型崩岗区土壤矿物学特性差异第48-51页
    3.4 典型崩岗区土壤抗剪强度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第51-54页
    3.5 小结第54-56页
4 去除氧化物胶体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56-10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4.1.1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第56页
        4.1.2 游离氧化物胶体的梯度去除第56页
        4.1.3 无定形氧化物胶体的梯度去除第56-57页
        4.1.4 不同处理条件下土样粒径分布与分形维数计算第57页
        4.1.5 干湿交替试验第57页
        4.1.6 梯度去除氧化物胶体三轴剪切试验第57页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7-58页
    4.2 游离氧化物胶体梯度去除试验第58-82页
        4.2.1 梯度去除游离氧化物后土体的粒径分布变化第60-64页
        4.2.2 粒径分布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64-73页
        4.2.3 梯度去除游离氧化物后土体粒径的分形维数第73-75页
        4.2.4 分形维数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75-78页
        4.2.5 游离氧化物浓度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第78-82页
    4.3 无定形氧化物胶体第82-103页
        4.3.1 梯度去除无定形氧化物后土体的粒径分布变化第84-87页
        4.3.2 粒径分布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87-94页
        4.3.3 梯度去除无定形氧化物后土体粒径的分形维数第94-96页
        4.3.4 分形维数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96-98页
        4.3.5 梯度去除无定形氧化物后各氧化铁含量与土体抗剪强度的关系第98-103页
    4.4 小结第103-105页
5 外源添加粘土矿物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105-14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5-107页
        5.1.1 粘土矿物添加方法第105页
        5.1.2 针铁矿添加第105-106页
        5.1.3 高岭土添加第106-107页
        5.1.4 干湿交替第107页
        5.1.5 不同处理条件下土样粒径分布与分形维数计算第107页
        5.1.6 梯度添加粘土矿物三轴剪切试验第107页
    5.2 添加针铁矿处理第107-126页
        5.2.1 梯度添加针铁矿后土体的粒径分布变化第109-113页
        5.2.2 粒径分布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13-120页
        5.2.3 梯度添加针铁矿后土体粒径的分形维数第120-123页
        5.2.4 梯度添加针铁矿后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23-126页
    5.3 添加高岭土处理第126-144页
        5.3.1 梯度添加高岭土后土体的粒径分布变化第128-131页
        5.3.2 粒径分布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31-138页
        5.3.3 梯度添加高岭土后土体粒径的分形维数第138-140页
        5.3.4 分形维数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40-142页
        5.3.5 高岭土添加比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42-144页
    5.4 小结第144-146页
6 外源添加有机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146-193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46-147页
        6.1.1 腐殖酸和富里酸添加处理设置第146-147页
        6.1.2 不同腐殖酸和富里酸处理条件下土样粒径分布与分形维数计算第147页
        6.1.3 梯度添加腐殖酸和富里酸三轴剪切试验第147页
        6.1.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47页
    6.2 添加腐殖酸处理第147-170页
        6.2.1 梯度添加腐殖酸后土体的粒径分布变化第149-152页
        6.2.2 粒径分布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52-159页
        6.2.3 梯度添加腐殖酸后土体粒径的分形维数第159-161页
        6.2.4 分形维数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61-162页
        6.2.5 梯度添加腐殖酸后各有机组分含量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62-170页
    6.3 添加富里酸处理第170-190页
        6.3.1 梯度添加富里酸后土体的粒径分布变化第171-174页
        6.3.2 粒径分布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74-181页
        6.3.3 梯度添加富里酸后土体粒径的分形维数第181-183页
        6.3.4 分形维数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83-185页
        6.3.5 梯度添加富里酸后各有机组分含量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第185-190页
    6.4 小结第190-193页
7 结论第193-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8页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活动及论文发表情况第208-209页
致谢第209-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钴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微纳结构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斑翅果蝇引诱技术和触角嗅觉基因的转录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