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土地整治生态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研究进展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土地整治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土地整治的内容 | 第18页 |
2.1.3 土地整治的特性 | 第18-19页 |
2.2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 第19-20页 |
2.3 土地整治生态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3 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模型的构建 | 第21-30页 |
3.1 土地整治生态影响评价对象确定 | 第21-23页 |
3.1.1 评价内容界定 | 第21-22页 |
3.1.2 时间尺度的确定 | 第22-23页 |
3.1.3 空间尺度的确定 | 第23页 |
3.2 生态系统价值影响测算方法 | 第23-24页 |
3.2.1 生态系统分类 | 第23-24页 |
3.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 | 第24页 |
3.3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 第24-29页 |
3.3.1 食物生产价值测算 | 第25页 |
3.3.2 原材料生产价值测算 | 第25页 |
3.3.3 气体调节价值测算 | 第25-26页 |
3.3.4 水文调节价值测算 | 第26-27页 |
3.3.5 保持土壤价值测算 | 第27-28页 |
3.3.6 其他价值测算 | 第28-29页 |
3.4 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 第29-30页 |
4 项目区土地整治生态影响研究 | 第30-43页 |
4.1 涞源县概况 | 第30-31页 |
4.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0页 |
4.1.2 自然气候条件 | 第30页 |
4.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0-31页 |
4.2 项目实施概况及样点布置 | 第31-33页 |
4.2.1 项目实施概况 | 第31-33页 |
4.2.2 样点布置 | 第33页 |
4.3 土地整治后一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 第33-35页 |
4.3.1 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3-35页 |
4.3.2 单位面积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5页 |
4.4 土地整治后三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 第35-37页 |
4.4.1 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5-36页 |
4.4.2 单位面积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6-37页 |
4.5 土地整治后五年生态影响变化研究 | 第37-39页 |
4.5.1 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7-38页 |
4.5.2 单位面积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8-39页 |
4.6 土地整治后七年生态影响变化研究 | 第39-41页 |
4.6.1 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39-40页 |
4.6.2 单位面积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40-41页 |
4.7 土地整治后九年生态影响变化研究 | 第41-43页 |
4.7.1 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41-42页 |
4.7.2 单位面积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第42-43页 |
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52页 |
5.1 土地整治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 | 第43-44页 |
5.2 土地整治对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 | 第44-45页 |
5.3 土地整治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第45-52页 |
6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