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锚固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岩质边坡的分类及失稳模式 | 第10-12页 |
1.2.1 岩质边坡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岩质边坡的失稳模式 | 第11-12页 |
1.3 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12-15页 |
1.3.1 定性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1.3.3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4 岩质边坡锚固技术 | 第15-17页 |
1.4.1 锚杆(索)支护 | 第16-17页 |
1.4.2 锚喷支护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失稳岩体特征分析 | 第19-26页 |
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1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9页 |
2.1.2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2.1.3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2.1.4 气象水文 | 第21页 |
2.2 危岩体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3 失稳岩体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2.3.1 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2.3.2 岩体结构特征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6-39页 |
3.1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6-30页 |
3.1.1 极限平衡法原理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26-29页 |
3.1.2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评价 | 第29-30页 |
3.2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0-35页 |
3.2.1 强度折减法简介 | 第30-32页 |
3.2.2 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3.2.3 边界条件与参数选取 | 第33页 |
3.2.4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3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稳定性分析 | 第35-37页 |
3.3.1 统一强度理论简介 | 第35-36页 |
3.3.2 统一强度理论下安全系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高陡岩质边坡锚固优化设计 | 第39-53页 |
4.1 高陡岩质边坡主要支挡结构 | 第39-41页 |
4.1.1 抗滑桩加固 | 第39页 |
4.1.2 抗滑挡土墙加固 | 第39-40页 |
4.1.3 锚杆(索)加固 | 第40页 |
4.1.4 注浆加固 | 第40-41页 |
4.1.5 排水工程 | 第41页 |
4.2 岩质边坡中锚索加固原理 | 第41-43页 |
4.3 边坡锚固支护设计与加固效果分析 | 第43-47页 |
4.3.1 锚索设计及布置情况 | 第43-44页 |
4.3.2 锚固效果分析 | 第44-47页 |
4.4 加锚边坡锚固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47-51页 |
4.4.1 锚索倾角的优化分析 | 第47-49页 |
4.4.2 锚固力的优化分析 | 第49页 |
4.4.3 锚索间距的优化分析 | 第49-50页 |
4.4.4 锚索长度的优化分析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