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交流调压源概述与应用 | 第9-11页 |
1.1.1 交流调压源概述 | 第10页 |
1.1.2 交流调压源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5页 |
1.2.1 交流调压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模糊PID控制器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交流调压源的调压电路设计及稳态分析 | 第18-36页 |
2.1 调压电路拓扑结构的选取 | 第18-21页 |
2.1.1 基本调压电路 | 第18-20页 |
2.1.2 Cuk型电路结构的选取 | 第20-21页 |
2.2 交错式三电平Cuk型DC/DC调压电路的设计 | 第21-23页 |
2.2.1 三电平变换技术 | 第21页 |
2.2.2 交错式三电平Cuk型DC/DC调压电路 | 第21-23页 |
2.3 交错式三电平Cuk型AC/AC调压电路的设计 | 第23-27页 |
2.4 调压电路参数设计 | 第27-30页 |
2.4.1 开关管器件的选取 | 第27页 |
2.4.2 电感L_1参数的设计 | 第27-28页 |
2.4.3 电感L_2参数设计 | 第28-29页 |
2.4.4 电容C_1、C_2参数的设计 | 第29-30页 |
2.4.5 输出滤波电容C的参数设计 | 第30页 |
2.5 稳态分析 | 第30-32页 |
2.5.1 输出电压分析 | 第30-31页 |
2.5.2 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分析 | 第31页 |
2.5.3 开关管电压应力分析 | 第31-32页 |
2.6 单管双向开关管缓冲电路 | 第32-35页 |
2.6.1 缓冲电路的工作机理 | 第32-33页 |
2.6.2 缓冲电容CS的作用 | 第33-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36-47页 |
3.1 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的结构 | 第37-39页 |
3.1.1 模糊控制器 | 第37-38页 |
3.1.2 PID控制器结构 | 第38-39页 |
3.2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5页 |
3.2.1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 | 第39-40页 |
3.2.2 D/F模块和F/D模块:隶属函数 | 第40-42页 |
3.2.3 A*°R模块:模糊规则 | 第42-44页 |
3.2.4 清晰化模块 | 第44-45页 |
3.3 模糊PID控制器及仿真模型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交流调压源软硬件实现 | 第47-63页 |
4.1 硬件电路总设计 | 第47-48页 |
4.2 dsPIC微处理电路设计 | 第48-50页 |
4.2.1 dsPIC30F处理器简介 | 第48页 |
4.2.2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 第48-49页 |
4.2.3 芯片的DSC最小系统电路 | 第49-50页 |
4.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50-54页 |
4.3.1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0-51页 |
4.3.2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 | 第51-52页 |
4.3.3 电流过零检测电路 | 第52-53页 |
4.3.4 RS-485通讯电路 | 第53-54页 |
4.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63页 |
4.4.1 PWM信号设计 | 第54-56页 |
4.4.2 模糊PID控制策略的软件实现 | 第56-57页 |
4.4.3 电压采集和电流过零检测的软件实现 | 第57-58页 |
4.4.4 通讯协议的软件实现 | 第58-61页 |
4.4.5 主程序流程图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交流调压源仿真及实验分析 | 第63-73页 |
5.1 仿真分析 | 第63-68页 |
5.1.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63页 |
5.1.2 调压电路仿真实验结果 | 第63-67页 |
5.1.3 调压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联合仿真 | 第67-68页 |
5.2 试验分析 | 第68-73页 |
5.2.1 PCB板制作 | 第68-70页 |
5.2.2 试验波形 | 第70-7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