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所有制论文--集体所有制论文

陕西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经济社会背景第10页
        1.1.2 政策背景第10-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15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5.1 创新第17页
        1.5.2 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概念界定及历史沿革第18-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农村集体资产第18页
        2.1.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18-19页
        2.1.3 “三变”第19页
        2.1.4 “三变”改革第19页
        2.1.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三变改革”第19-20页
    2.2 历史沿革第20-23页
        2.2.1 土地改革阶段(1949-1953)第20页
        2.2.2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阶段(1953-1958-1978)第20-21页
        2.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至今)第21-23页
第三章 陕西省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分析第23-29页
    3.1 佳县概况第23-24页
        3.1.1 佳县地理概况第23页
        3.1.2 佳县贫困概况第23页
        3.1.3 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况第23-24页
    3.2 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第24-27页
        3.2.1 部门联合推进,建立保障机制第24-25页
        3.2.2 调研细化方案,严格规范程序第25-26页
        3.2.3 广泛宣传培训,发动群众参与第26页
        3.2.4 经营主体带动,产业项目支持第26-27页
    3.3 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第27-29页
        3.3.1 盘活了闲置资源第27页
        3.3.2 发展了特色产业第27页
        3.3.3 带动了农民就业第27页
        3.3.4 增加了集体收入第27-29页
第四章 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9-32页
    4.1 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4.1.1 机制不全,干部认识不足第29页
        4.1.2 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第29页
        4.1.3 农业经营主体优选不易第29页
        4.1.4 集体经济组织缺乏能人第29-30页
    4.2 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2页
        4.2.1 机制不全,培训不够第30页
        4.2.2 人口外出,思想保守第30页
        4.2.3 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不规范第30-31页
        4.2.4 农村条件差,干部激励政策少第31-32页
第五章 国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借鉴第32-36页
    5.1 经验第32-33页
        5.1.1 贵州省六盘水市经验第32-33页
        5.1.2 陕西省榆阳区赵家峁村经验第33页
    5.2 借鉴第33-36页
        5.2.1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第34页
        5.2.2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关键点第34页
        5.2.3 以集体经济组织为连接点第34页
        5.2.4 以风险防范机制为保障点第34-35页
        5.2.5 党建引领促改革第35页
        5.2.6 理清思路开新局第35-36页
第六章 完善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第36-39页
    6.1 大力宣传,深化认识第36页
        6.1.1 强化宣传,扩大影响第36页
        6.1.2 加强培训,深化认识第36页
    6.2 明确产业,培育主体第36-37页
        6.2.1 明晰产业方向,促进发展第36-37页
        6.2.2 培育主体,带动发展第37页
    6.3 健全机制,防范风险第37-39页
        6.3.1 健全机制,加强队伍第37-38页
        6.3.2 防范风险,保障权益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作者简介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下一篇:江苏S县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