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经济学论文

考虑隐含碳排放的区域碳分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碳转移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2 碳减排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5-17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8-23页
    2.1 碳转移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第18-20页
        2.1.1 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含义第18页
        2.1.2 碳转移排放责任认定第18-19页
        2.1.3 碳转移测算方法第19-20页
    2.2 环境效应理论与方法第20-21页
        2.2.1 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第20页
        2.2.2 效应分解方法第20-21页
    2.3 碳分配相关理论与方法第21-22页
        2.3.1 “零和收益”的含义第21页
        2.3.2 碳分配测算方法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隐含碳排放测算与碳转移分析第23-37页
    3.1 碳转移测度方法第23-26页
        3.1.1 贸易隐含碳测算的MRIO模型第23-25页
        3.1.2 分部门直接碳排放系数的测算第25-26页
    3.2 数据说明与处理第26-28页
        3.2.1 数据来源第26页
        3.2.2 数据处理第26-28页
    3.3 隐含碳排放及其碳转移特征分析第28-35页
        3.3.1 碳转移区域路径第29-32页
        3.3.2 碳转移产业路径第32-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第37-45页
    4.1 隐含碳排放结构分解模型第37-38页
    4.2 区域隐含碳排放变动影响因素分析第38-40页
        4.2.1 规模效应的区域比较分析第38-39页
        4.2.2 结构效应的区域比较分析第39页
        4.2.3 技术效应的区域比较分析第39-40页
    4.3 部门隐含碳排放变动因素影响分析第40-43页
        4.3.1 规模效应的部门比较分析第41-42页
        4.3.2 结构效应的部门比较分析第42页
        4.3.3 技术效应的部门比较分析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省际碳排放分配研究第45-58页
    5.1 碳排放分配模型第45-47页
        5.1.1 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第45-46页
        5.1.2 按比例分配ZSG-SBM模型第46-47页
    5.2 数据说明及处理第47-49页
        5.2.1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第47-48页
        5.2.2 指标描述性统计第48-49页
    5.3 碳排放效率评估及碳分配第49-56页
        5.3.1 省际碳排放绩效评估第49-50页
        5.3.2 最优绩效水平下省际碳排放分配第50-54页
        5.3.3 最优绩效水平下2020年省际碳目标分配预测第54-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6.1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8-59页
    6.2 研究不足第59页
    6.3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国视角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