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汉得信息”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股权激励的模式 | 第19-20页 |
2.1.1 股票期权模式 | 第19页 |
2.1.2 虚拟股票模式 | 第19-20页 |
2.1.3 限制性股票 | 第20页 |
2.1.4 股票增值权 | 第20页 |
2.2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22页 |
2.3 公司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2.3.1 财务指标法 | 第22-23页 |
2.3.2 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 第24页 |
3.2 创业板股权激励实施的总体情况 | 第24-27页 |
3.2.1 实施年份及数量 | 第24-25页 |
3.2.2 行业分布 | 第25-26页 |
3.2.3 地域分布 | 第26-27页 |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案要素分析 | 第27-30页 |
3.3.1 激励模式分析 | 第27-28页 |
3.3.2 股权激励方案的股票来源 | 第28-29页 |
3.3.3 行权时间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 第31-51页 |
4.1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背景分析 | 第31-35页 |
4.1.1 汉得信息的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4.1.2 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33页 |
4.1.3 汉得信息的机遇 | 第33-34页 |
4.1.4 汉得信息的挑战 | 第34-35页 |
4.2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具体方案 | 第35-39页 |
4.2.1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激励要素 | 第35-36页 |
4.2.2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行权情况 | 第36-39页 |
4.3 公司绩效纵向分析 | 第39-45页 |
4.3.1 盈利能力 | 第40-41页 |
4.3.2 发展能力 | 第41-43页 |
4.3.3 营运能力 | 第43页 |
4.3.4 偿债能力 | 第43-45页 |
4.4 公司绩效横向分析 | 第45-47页 |
4.4.1 比较对象的选取 | 第45-46页 |
4.4.2 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4.5 市场反应分析 | 第47-49页 |
4.5.1 短期股价反应 | 第47-49页 |
4.5.2 长期股价反应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方案评价及改进建议 | 第51-55页 |
5.1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方案评价 | 第51-52页 |
5.2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方案改进建议 | 第52-54页 |
5.2.1 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 | 第52-53页 |
5.2.2 适当延长激励有效期 | 第53页 |
5.2.3 积极扩大股权激励对象范围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1 相关数据 | 第59-62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