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绘本”的创作特点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论文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7-8页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私绘本”的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 第10-27页 |
第一节 绘本的概念界定及类别划分 | 第10-11页 |
一、绘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绘本类别的划分 | 第11页 |
第二节 “私绘本”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一、“私绘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私绘本”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私绘本”产生的原因 | 第14-27页 |
一、“私绘本”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20页 |
1.读图时代为“私绘本”提供了生根的土壤 | 第14-15页 |
2.轻阅读时代为“私绘本”提供了神游的亭台 | 第15-17页 |
3.自媒体时代为“私绘本”提供了飞翔的羽翼 | 第17-18页 |
4.“私人出版”为“私绘本”提供更多的契机 | 第18-20页 |
二、“私绘本”产生的心理原因 | 第20-27页 |
1、回归生活的心理 | 第20-22页 |
2、寻求疗愈的心理 | 第22-24页 |
3、经验分享的心理 | 第24-26页 |
4、追忆往事的心理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私绘本”的创作特点 | 第27-48页 |
第一节 “私绘本”创作行为本身的特点 | 第27-29页 |
一、“私绘本”创作的自由度高 | 第27-28页 |
二、“私绘本”创作的成本低 | 第28页 |
三、“私绘本”创作的个体化程度极高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私绘本”创作者的特点 | 第29-32页 |
一、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 第29-30页 |
二、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 第30-32页 |
三、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 第32页 |
四、较强的综合能力 | 第32页 |
第三节 “私绘本”创作主题的特点 | 第32-35页 |
一、生活化的题材 | 第32-34页 |
二、私人化的视角 | 第34页 |
三、小众化的定位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私绘本”创作内容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一、细节化 | 第35-36页 |
二、情绪化 | 第36-37页 |
三、多元化 | 第37页 |
第五节 “私绘本”创作形式的特点 | 第37-48页 |
一、图像语言 | 第37-44页 |
1、私绘本在形象上综合而跨界 | 第37-40页 |
2、私绘本在构图上更加随意 | 第40-42页 |
3、私绘本在色彩上自由度高 | 第42-44页 |
二、文字语言 | 第44-47页 |
1、口语化表达 | 第44-45页 |
2、日记化表达 | 第45页 |
3、草根化表达 | 第45-46页 |
4、手绘体化表达 | 第46页 |
5、视觉形象化表达 | 第46-47页 |
三、图文关系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对目前中国“私绘本”的思考 | 第48-53页 |
第一节 目前中国“私绘本”趋势 | 第48-49页 |
一、私绘本越来越多 | 第48页 |
二、专业性越来越强 | 第48页 |
三、社会渗透性越来越强 | 第48-49页 |
四、逐渐渗透到主流出版领域 | 第49页 |
第二节 目前中国“私绘本”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一、商业化程度不高 | 第49-50页 |
二、占主流出版物比例不高 | 第50页 |
三、专业化程度不足 | 第50-51页 |
四、教育及后继人才培养不足 | 第51页 |
五、监管不足 | 第51页 |
第三节 对目前中国“私绘本”的发展建议 | 第51-53页 |
一、推进商业化程度 | 第51-52页 |
二、增进在主流出版物中的地位 | 第52页 |
三、提高专业化程度 | 第52页 |
四、创作更多的理论书籍,增强人才培养机制 | 第52页 |
五、加强监管机制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录 1:关于私绘本的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附录 2:图片信息 | 第57-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