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2-15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与结构 | 第13-14页 |
1.2.3 双电层电容器的储能机理 | 第14-15页 |
1.2.4 赝电容器的储能机理 | 第15页 |
1.3 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活性炭 | 第16-17页 |
1.3.2 模板碳 | 第17-18页 |
1.3.3 石墨烯 | 第18-19页 |
1.3.4 碳/碳复合材料 | 第19-20页 |
1.4 杂元素掺杂碳基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1 氮元素掺杂碳基电极材料 | 第20-21页 |
1.4.2 氮磷元素共掺杂碳基电极材料 | 第21-22页 |
1.4.3 其他杂元素掺杂碳基电极材料 | 第22-23页 |
1.5 苯并噁嗪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4-25页 |
1.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6.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5页 |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5-26页 |
2.3 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1 KOH活化法苯并噁嗪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氮磷共掺杂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2.4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2.4.1 TGA | 第27页 |
2.4.2 SEM | 第27页 |
2.4.3 XRD | 第27页 |
2.4.4 XPS | 第27页 |
2.4.5 Raman | 第27-28页 |
2.4.6 等温吸脱附测试 | 第28页 |
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8-31页 |
2.5.1 电极的制备 | 第28页 |
2.5.2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 第28-29页 |
2.5.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KOH活化法苯并噁嗪基多孔碳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 第31-41页 |
3.1 KOH活化法苯并噁嗪基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1-36页 |
3.1.1 TGA表征 | 第31页 |
3.1.2 SEM表征 | 第31-32页 |
3.1.3 XRD表征 | 第32-33页 |
3.1.4 Raman光谱表征 | 第33页 |
3.1.5 XPS表征 | 第33-35页 |
3.1.6 BET表征 | 第35-36页 |
3.2 KOH活化法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36-39页 |
3.2.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6-37页 |
3.2.2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37-39页 |
3.2.3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9页 |
3.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氮磷共掺杂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 第41-55页 |
4.1 氮磷共掺杂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41-45页 |
4.1.1 SEM表征 | 第41页 |
4.1.2 XRD表征 | 第41-42页 |
4.1.3 Raman表征 | 第42-43页 |
4.1.4 XPS表征 | 第43-45页 |
4.2 氮磷共掺杂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5-53页 |
4.2.1 三电极测试体系 | 第45-49页 |
4.2.2 两电极测试体系 | 第49-53页 |
4.3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65-69页 |
附件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