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电积中铝阴极耐腐蚀性及剥锌力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背景 | 第9-10页 |
1.2 锌电积阴极破坏形式 | 第10-11页 |
1.2.1 生产工序造成的破坏 | 第10页 |
1.2.2 电解液中卤族离子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 锌电积电液除氟氯的研究 | 第11-14页 |
1.4 锌电积阴极材料的研究 | 第14页 |
1.5 锌电积阴极表面研究 | 第14-19页 |
1.5.1 铝板氧化膜的结构与组成 | 第14-16页 |
1.5.2 铝板表面氧化处理 | 第16-17页 |
1.5.3 铝板表面封闭处理 | 第17-19页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1.6.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1-30页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21-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试样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1 氧化工艺 | 第23页 |
2.2.2 封闭工艺 | 第23-24页 |
2.3 盐雾腐蚀实验 | 第24页 |
2.4 电液腐蚀实验 | 第24-25页 |
2.5 电沉积实验 | 第25-26页 |
2.5.1 实验室电沉积装置 | 第25-26页 |
2.5.2 工业电沉积装置 | 第26页 |
2.6 剥锌力测试 | 第26-27页 |
2.7 电化学测试 | 第27-29页 |
2.7.1 阴极极化曲线测试 | 第27-28页 |
2.7.2 Tafel曲线测试 | 第28-29页 |
2.7.3 恒电流极化曲线测试 | 第29页 |
2.8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腐蚀特性 | 第30-35页 |
3.1 盐雾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1.1 腐蚀面积-时间关系 | 第30-31页 |
3.1.2 表面形貌对比 | 第31-32页 |
3.1.3 盐雾试验等级评定 | 第32-33页 |
3.2 失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电化学特性 | 第35-52页 |
4.1 阴极极化曲线 | 第35-38页 |
4.2 Tafel曲线 | 第38-47页 |
4.3 恒电流极化曲线 | 第47-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剥锌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5.1 表面微观形貌 | 第52-53页 |
5.2 初期成核情况 | 第53-54页 |
5.3 剥锌力分布与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电沉积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6.1 铝阴极厚度变化 | 第57-58页 |
6.2 铝阴极重量变化 | 第58页 |
6.3 铝阴极腐蚀表面 | 第58-61页 |
6.4 电积电流效率 | 第61-62页 |
6.5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