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2 双排桩+锚杆复合支护结构介绍 | 第14-16页 |
1.3 双排桩+锚杆复合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理论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模型试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数值计算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双排桩+锚杆复合支护MIDAS/GTS三维数值分析 | 第22-49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基坑工程常用土体本构模型 | 第23-26页 |
2.2.1 邓肯-张(Duncan-Chang)模型 | 第23-24页 |
2.2.2 莫尔-库仑(Mohr-Coulomb)模型 | 第24-26页 |
2.3 MIDAS/GTS软件介绍 | 第26-27页 |
2.4 双排桩+锚杆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7-33页 |
2.4.1 本构模型选取及支护模型示意图 | 第27-28页 |
2.4.2 模型基本假定及参数设置 | 第28-33页 |
2.5 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数值分析 | 第33-48页 |
2.5.1 整体水平位移分析 | 第33-35页 |
2.5.2 整体竖向位移分析 | 第35-37页 |
2.5.3 整体前后位移分析 | 第37-38页 |
2.5.4 支护结构变形、内力分析 | 第38-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双排桩+锚杆复合支护结构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64页 |
3.1 锚杆深度位置变化分析 | 第49-52页 |
3.2 锚杆长度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3.3 锚杆预应力大小变化分析 | 第53-57页 |
3.4 锚杆排数变化分析 | 第57-59页 |
3.5 多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 第59-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4-73页 |
4.1 工程概况及基坑支护设计 | 第64-67页 |
4.2 三维模型建立过程 | 第67-69页 |
4.2.1 模型几何尺寸 | 第67-69页 |
4.2.2 模型材料参数 | 第69页 |
4.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4.3.1 水平位移分析 | 第69-70页 |
4.3.2 竖向位移分析 | 第70-71页 |
4.3.3 桩身内力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4.3.4 位移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