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2.1 大小孔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2.2 波纹管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3 复合强化传热 | 第22-24页 |
1.3 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 | 第24-25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整圆大小孔折流板与波纹管换热器的研究 | 第27-49页 |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2.1.1 几何及网格模型 | 第27-30页 |
2.1.2 边界条件的设置与求解 | 第30页 |
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2.2.1 大孔直径对此结构换热器的影响 | 第30-33页 |
2.2.2 板间距对整圆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 不同结构参数对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 | 第35-41页 |
2.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2.4 壳程传热准则关联式拟合 | 第41-46页 |
2.4.1 曲线拟合方法介绍 | 第41页 |
2.4.2 特征常数计算 | 第41-43页 |
2.4.3 壳程传热准则关联式Nu的拟合 | 第43-44页 |
2.4.4 拟合关联式的验证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带缺口大小孔折流板与波纹管换热器的研究 | 第49-69页 |
3.1 模型结构参数 | 第49-51页 |
3.1.1 几何结构与建模 | 第49-50页 |
3.1.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 | 第50-51页 |
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3.2.1 缺口高度对带缺口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51-53页 |
3.2.2 大孔直径对带缺口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53-55页 |
3.2.3 板间距对带缺口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 三种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 第56-63页 |
3.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6-58页 |
3.3.2 壳程压降随结构参数的变化 | 第58-60页 |
3.3.3 壳程传热系数随结构参数的变化 | 第60-61页 |
3.3.4 努塞尔数随结构参数的变化 | 第61-63页 |
3.4 带缺口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关联式拟合 | 第63-66页 |
3.4.1 壳程传热准则关联式Nu的拟合 | 第63-65页 |
3.4.2 拟合关联式的验证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四章 两种不同结构换热器的综合传热对比 | 第69-83页 |
4.1 两种结构换热器的云图分布 | 第69-76页 |
4.1.1 速度场分布 | 第69-73页 |
4.1.2 温度场分布 | 第73-74页 |
4.1.3 压力场分布 | 第74-76页 |
4.2 两种类型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研究 | 第76-78页 |
4.2.1 缺口高度对两种类型换热器传热和压降的影响 | 第76-77页 |
4.2.2 缺口高度对两种类型换热器综合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 两种结构换热器中折流板位置的研究 | 第78-80页 |
4.3.1 折流板位置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 | 第78-80页 |
4.3.2 折流板位置对综合传热的影响 | 第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93-95页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