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油气供给的能源投入回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第2章 EROI理论概述第16-23页
    2.1 EROI方法简介第16-18页
        2.1.1 定义第16页
        2.1.2 示意图第16-18页
    2.2 EROI计算边界第18-19页
        2.2.1 产出边界第18-19页
        2.2.2 投入边界第19页
    2.3 EROI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第19-21页
        2.3.1 计算公式第19-20页
        2.3.2 计算方法第20-21页
    2.4 EROI测算标准第21-23页
        2.4.1 EROI计算方式的命名第21-22页
        2.4.2 EROIstnd计算公式第22-23页
第3章 我国油气供给现状第23-48页
    3.1 我国常规油气生产现状第23-26页
        3.1.1 我国常规石油生产现状第23-24页
        3.1.2 我国常规天然气生产现状第24-26页
    3.2 我国非常规油气生产现状第26-42页
        3.2.1 我国非常规石油生产现状第26-36页
        3.2.2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现状第36-42页
    3.3 我国油气进口现状第42-48页
        3.3.1 我国石油进口现状第42-44页
        3.3.2 我国天然气进口现状第44-48页
第4章 我国常规油气供给EROI分析第48-66页
    4.1 计算方法第48-51页
    4.2 产业层面常规油气生产EROI分析第51-55页
        4.2.1 能源产出第51-53页
        4.2.2 能源投入第53-54页
        4.2.3 EROI结果第54-55页
    4.3 企业层面常规油气生产EROI分析第55-63页
        4.3.1 能源产出第55-56页
        4.3.2 能源投入第56-60页
        4.3.3 EROI结果第60-63页
    4.4 与其他常规油气EROI研究比较第63-66页
第5章 我国非常规油气供给EROI分析第66-109页
    5.1 我国非常规石油EROI分析第66-88页
        5.1.1 我国页岩油EROI分析第66-73页
        5.1.2 我国稠油EROI分析第73-78页
        5.1.3 我国煤制油EROI分析第78-83页
        5.1.4 我国生物柴油EROI分析第83-88页
    5.2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EROI分析第88-109页
        5.2.1 我国页岩气EROI分析第88-93页
        5.2.2 我国煤层气EROI分析第93-98页
        5.2.3 我国致密气EROI分析第98-103页
        5.2.4 我国煤制气EROI分析第103-109页
第6章 我国进口油气供给EROI分析第109-134页
    6.1 我国进口石油EROI分析第109-121页
        6.1.1 进口石油EROI计算方法第109-113页
        6.1.2 能源产出第113-114页
        6.1.3 能源投入第114-119页
        6.1.4 EROI结果第119-121页
    6.2 我国进口天然气EROI分析第121-134页
        6.2.1 进口天然气EROI计算方法第121-125页
        6.2.2 能源产出第125-128页
        6.2.3 能源投入第128-132页
        6.2.4 EROI结果第132-134页
第7章 我国油气供给的政策建议第134-140页
    7.1 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发展天然气产业第134页
    7.2 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顺序,优先开发高回报资源第134-135页
    7.3 加强低回报技术研究,建立战略技术储备第135-137页
    7.4 发展油气进口,调整进口来源第137-138页
    7.5 控制油气损失,增加能源产出第138-139页
    7.6 发展环境技术,减少环境投入第139-140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40-143页
    8.1 结论第140-142页
    8.2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54-15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不确定条件下天然气分布式井口发电系统投资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