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光伏电站发电能效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第12页
    1.4 本章小结第12-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4-27页
    2.1 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性能的因素第14页
    2.2 辐照强度第14-16页
    2.3 组件安装角度第16-17页
    2.4 组件温度第17-22页
        2.4.1 载流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第18页
        2.4.2 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第18-19页
        2.4.3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第19-20页
        2.4.4 禁带宽度与温度的关系第20页
        2.4.5 Isc与温度的关系第20-21页
        2.4.6 Voc与温度的关系第21页
        2.4.7 电池转换效率与温度的关系第21-22页
    2.5 表面灰尘第22-23页
    2.6 局部遮挡第23-24页
    2.7 线缆连接电阻第24-25页
    2.8 组件功率衰减第25-26页
    2.9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硬件设计第27-34页
    3.1 参考组件IV曲线采集系统设计第28-29页
    3.2 逆变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29-30页
    3.3 组件温度、辐照强度采集系统设计第30-31页
    3.4 参考组件选取及自动清洗装置设计第31-32页
        3.4.1 参考组件选取方法第31-32页
        3.4.2 参考组件自动清洗装置第32页
    3.5 电站组件工作电压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第32-33页
    3.6 经济效益分析第33页
    3.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发电能效优化分析第34-42页
    4.1 理论预测发电量算法第34-35页
        4.1.1 参考组件IV数据分析第34页
        4.1.2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的温度修正算法第34-35页
    4.2 基于IEC60891标准的参考组件功率衰减评估第35-39页
        4.2.1 IEC60891概述第36页
        4.2.2 插值法修正原理第36-37页
        4.2.3 基于两条IV曲线的插值法修正第37-38页
        4.2.4 基于三条IV曲线的插值法修正第38-39页
    4.3 实际发电效果的差异化对比及优化措施第39-41页
        4.3.1 灰尘影响第39页
        4.3.2 辐照强度影响第39-40页
        4.3.3 组件温度影响第40页
        4.3.4 组件功率衰减影响第40页
        4.3.5 其它因素影响第40-41页
    4.4 故障诊断定位第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作者简介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城电网调度可视化与智能预警分析研究
下一篇: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