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33页 |
1.1 香豆素的结构及类型 | 第17-18页 |
1.1.1 简单香豆素 | 第17页 |
1.1.2 呋喃香豆素 | 第17-18页 |
1.1.3 吡喃香豆素 | 第18页 |
1.1.4 其他香豆素 | 第18页 |
1.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2.1 抗肿瘤作用 | 第18-20页 |
1.2.2 抗氧化作用 | 第20-22页 |
1.2.3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作用 | 第22页 |
1.2.4 抗菌及抗微生物作用 | 第22-23页 |
1.2.5 抗凝血作用 | 第23页 |
1.2.6 降压作用 | 第23-24页 |
1.3 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3.1 香豆素类阳离子荧光探针 | 第24-26页 |
1.3.2 香豆素类阴离子荧光探针 | 第26页 |
1.3.3 香豆素类中性分子荧光探针 | 第26-27页 |
1.4 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1 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27-28页 |
1.4.2 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 | 第28页 |
1.4.3 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8-29页 |
1.5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9-31页 |
1.5.1 Perkin合成法 | 第29页 |
1.5.2 Pechmann合成法 | 第29-30页 |
1.5.3 Knoevenagel合成法 | 第30页 |
1.5.4 Witting合成法 | 第30-31页 |
1.5.5 其它合成方法 | 第31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香豆素希夫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33-40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合成路线 | 第33-3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2.3.1 主要试剂与来源 | 第35页 |
2.3.2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2.3.3 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 | 第36页 |
2.3.4 3-乙酰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 | 第36页 |
2.3.5 3-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 | 第36页 |
2.3.6 香豆素希夫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36-3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2.4.1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确证 | 第38-39页 |
2.4.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香豆素希夫碱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40-50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3.2.2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 | 第41-42页 |
3.2.3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 | 第42页 |
3.2.4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3.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2-44页 |
3.3.2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4-45页 |
3.3.3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5-47页 |
3.3.4 半抑制浓度对比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香豆素希夫碱衍生物的荧光探针研究 | 第50-60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4.2.2 目标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实验 | 第51页 |
4.2.3 化合物5b和5c对Cu~(2+)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51页 |
4.2.4 Job's plot的曲线实验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3.1 目标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 | 第52-56页 |
4.3.2 化合物5b和5c对Cu~(2+)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56-58页 |
4.3.3 化合物5b和5c的Job’s spot图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