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相应TiO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影响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第17-21页
        1.1.1 含骨架层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第17-19页
        1.1.2 平板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第19-20页
        1.1.3 反式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第20-21页
        1.1.4 柔性衬底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第21页
    1.2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第21-25页
        1.2.1 两步溶液法第22页
        1.2.2 一步溶液法第22-23页
        1.2.3 气相辅助溶液法第23-24页
        1.2.4 气相沉积法第24-25页
    1.3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骨架层第25-28页
        1.3.1 介孔TiO_2薄膜第25-26页
        1.3.2 TiO_2纳米阵列第26-27页
        1.3.3 ZnO纳米阵列第27-28页
        1.3.4 WO_3纳米阵列第2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钙钛矿薄膜厚度对相应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第30-46页
    2.1 实验部分第30-36页
        2.1.1 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2.1.2 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第31-32页
        2.1.3 不同浓度PbI_2·DMSO前驱体溶液的配制与钙钛矿薄膜的形成第32-33页
        2.1.4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装第33-35页
        2.1.5 分析与表征第35-3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6-44页
        2.2.1 TiO_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晶相、光学带隙第36-38页
        2.2.2 PbI_2·DMSO前驱体溶液浓度对钙钛矿薄膜的形成、形貌、光学带隙的影响第38-41页
        2.2.3 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第41-43页
        2.2.4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界面电荷分离与复合过程第43-44页
    2.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钙钛矿薄膜退火温度对相应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第46-55页
    3.1 实验部分第46-47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46页
        3.1.2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退火第46-47页
        3.1.3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装第47页
        3.1.4 分析与表征第4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3.2.1 TiO_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晶相、光学带隙第47-48页
        3.2.2 退火温度对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度、形貌、光学带隙的影响第48-52页
        3.2.3 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第52-54页
    3.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钙钛矿薄膜中溴掺杂量对相应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第55-66页
    4.1 实验部分第56-57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56页
        4.1.2 CH_3NH_3I和CH_3NH_3Br混合溶液的配制与钙钛矿薄膜的制备第56页
        4.1.3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装第56-57页
        4.1.4 分析与表征第5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4.2.1 TiO_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晶相、光学带隙第57页
        4.2.2 CH_3NH_3Br的含量对钙钛矿薄膜的组成、光学带隙、形貌的影响第57-64页
        4.2.3 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第64-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硫化物/碳柔性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非线性负载下微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