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4 本文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0.4.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页 |
0.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1.1 对外直接投资概念与分类 | 第17页 |
1.1.1 对外直接投资概念 | 第17页 |
1.1.2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 第17页 |
1.2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1.2.1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1.2.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8-19页 |
1.3 国际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2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投资与就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21-27页 |
2.1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1.1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投资起步阶段 | 第21页 |
2.1.2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2.1.3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投资机遇与挑战时期 | 第22页 |
2.2 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2.2.1 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2.2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3 工业企业就业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3.1 我国工业企业就业的发展概况 | 第24页 |
2.3.2 我国工业企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4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分析 | 第25-27页 |
2.4.1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总量的影响 | 第25页 |
2.4.2 我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刺激效应 | 第25页 |
2.4.3 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替代效应 | 第25页 |
2.4.4 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 | 第25-27页 |
3 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7-41页 |
3.1 模型选择与介绍 | 第27-32页 |
3.1.1 Rubin因果模型 | 第27-28页 |
3.1.2 倾向得分匹配(PSM) | 第28-30页 |
3.1.3 双重差分模型 | 第30-32页 |
3.2 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 | 第32-36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3.2.2 变量的选取 | 第32-34页 |
3.2.3 企业数据的整体描述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3.2.4 影响企业就业人数的协变量分析 | 第35-36页 |
3.3 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人数的实证分析 | 第36-39页 |
3.3.1 倾向得分匹配(PSM) | 第36-38页 |
3.3.2 样本矩估计 | 第38页 |
3.3.3 线性双重差分估计 | 第38-39页 |
3.3.4 基于内核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 | 第39页 |
3.4 滞后效应检验 | 第39-41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1-43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4.2 对策和建议 | 第41-43页 |
4.2.1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学习先进技术 | 第41页 |
4.2.2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扩大国内资本 | 第41-42页 |
4.2.3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缩小我国地域间差距 | 第42页 |
4.2.4 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