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黄曲霉 | 第12页 |
1.2 黄曲霉毒素 | 第12-13页 |
1.3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 第13-14页 |
1.4 黄曲霉毒素的合成与调控 | 第14-15页 |
1.4.1 黄曲霉毒素的合成途径 | 第14页 |
1.4.2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因子 | 第14-15页 |
1.5 真菌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 第15页 |
1.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 第15-16页 |
1.6.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分类 | 第15-16页 |
1.6.2 曲霉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研究 | 第16页 |
1.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 第16-17页 |
1.8 曲古抑菌素A | 第17-18页 |
1.8.1 曲古抑菌素A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1.8.2 关于曲古抑菌素A的研究 | 第18页 |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20-21页 |
2.1.2 试剂和药品 | 第21页 |
2.1.3 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4页 |
2.2.1 黄曲霉孢子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1.1 孢子母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1.2 小量孢子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黄曲霉毒素的提取 | 第22-23页 |
2.2.2.1 黄曲霉毒素的大量提取 | 第22-23页 |
2.2.2.2 黄曲霉毒素的小量提取 | 第23页 |
2.2.3 菌落生长速度的测定 | 第23页 |
2.2.4 黄曲霉菌丝隔膜的观察 | 第23页 |
2.2.5 黄曲霉毒素的薄层层析(TLC)定性检测 | 第23-24页 |
2.2.6 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HPLC)定量检测 | 第24页 |
2.2.7 黄曲霉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2.2.8 反转录 | 第24-25页 |
2.2.9 荧光定量PCR | 第25-26页 |
2.2.10 原核克隆载体pEASY- Blunt simple-hdaA的构建 | 第26-29页 |
2.2.10.1 hdaA基因的扩增 | 第26页 |
2.2.10.2 目的片段的酶切 | 第26-27页 |
2.2.10.3 连接 | 第27页 |
2.2.10.4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7页 |
2.2.10.5 转化 | 第27-28页 |
2.2.10.6 菌落PCR验证 | 第28页 |
2.2.10.7 酶切验证 | 第28-29页 |
2.2.11 黄曲霉hdaA基因敲除 | 第29-33页 |
2.2.11.1 基因敲除策略 | 第29-30页 |
2.2.11.2 曲霉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2.11.3 基因敲除片段的PCR扩增 | 第30-31页 |
2.2.11.4 SOE-PCR | 第31页 |
2.2.11.5 黄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11.6 黄曲霉转化 | 第32页 |
2.2.11.7 敲除菌的DNA验证 | 第32-33页 |
2.2.12 hdaA敲除菌表型分析实验 | 第33-34页 |
2.2.12.1 菌落生长速度测定实验见2.2.3 | 第33页 |
2.2.12.2 产孢量统计实验见2.2.1.2 | 第33页 |
2.2.12.3 产毒的TLC定性分析实验见2.2.5 | 第33页 |
2.2.12.4 产毒的HPLC定量分析实验见2.2.6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6页 |
3.1 TSA对黄曲霉产毒和表型的影响分析 | 第34-43页 |
3.1.1 不同浓度TSA对黄曲霉产毒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2 不同浓度TSA对黄曲霉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5-39页 |
3.1.3 5μM TSA处理黄曲霉不同时间对产毒的影响 | 第39-41页 |
3.1.4 产毒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 | 第41-43页 |
3.2 hdaA基因的克隆 | 第43-47页 |
3.2.1 HdaA的进化 | 第43页 |
3.2.2 黄曲霉总R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3.2.3 hdaA的扩增 | 第44-45页 |
3.2.4 重组载体的验证 | 第45-47页 |
3.2.4.1 菌液PCR验证 | 第45页 |
3.2.4.2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验证 | 第45-46页 |
3.2.4.3 重组载体的测序验证 | 第46-47页 |
3.3 hdaA基因的敲除 | 第47-50页 |
3.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页 |
3.3.2 同源臂和pyrg基因的扩增 | 第47-48页 |
3.3.3 overlap片段的扩增 | 第48-49页 |
3.3.4 敲除菌的验证 | 第49-50页 |
3.4 hdaA敲除菌的产毒情况分析 | 第50-52页 |
3.5 敲除菌的表型分析 | 第52-56页 |
4 讨论 | 第56-59页 |
4.1 TSA对黄曲霉毒素产生的调控作用 | 第56页 |
4.2 TSA对黄曲霉生长的调控作用 | 第56-57页 |
4.3 HdaA的功能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一 | 第67-68页 |
附录二 | 第68-70页 |
附录三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