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

两种散白蚁的分子鉴定和圆唇散白蚁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3页
    1.1 白蚁概述第13-16页
        1.1.1 白蚁的分类与分布第13-14页
        1.1.2 白蚁的品级分化第14-15页
        1.1.3 白蚁的品级分化途径第15-16页
    1.2 散白蚁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散白蚁属分类地位研究第16页
        1.2.2 分子标记在散白蚁属中的应用第16-18页
        1.2.3 分子系统学在散白蚁属中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3 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在白蚁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第18-21页
        1.3.1 DNA条形码简介第18-19页
        1.3.2 DNA条形码原理和意义第19-20页
        1.3.3 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的特点第20页
        1.3.4 DNA条形码在白蚁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第20-21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圆唇散白蚁与黑胸散白蚁兵蚁的形态描述和度量分析第23-31页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3-24页
        2.1.1 白蚁采集与保存第23-24页
        2.1.2 形态鉴定的主要依据第24页
        2.1.3 研究方法第24页
    2.2 两种散白蚁的形态描述第24-27页
        2.2.1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labralisHsiaetFan,1965第24-25页
        2.2.2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Snyder,1923第25-27页
    2.3 两种散白蚁的度量值分析第27-29页
    2.4 讨论第29-31页
        2.4.1 圆唇散白蚁与黑胸散白蚁兵蚁的形态差异第29页
        2.4.2 圆唇散白蚁与黑胸散白蚁的同物异名第29-31页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COII基因对两种散白蚁的分子鉴定第31-45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3.1.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2页
        3.1.3 实验方法第32-34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34-42页
        3.2.1 COI基因和COII基因PCR扩增检测结果第34-35页
        3.2.2 COI基因和COII基因序列分析第35页
        3.2.3 COI和COII基因遗传距离分析第35-38页
        3.2.4 COI和COII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第38-42页
    3.3 讨论第42-45页
第四章 圆唇散白蚁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45-65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4.1.1 实验材料第45页
        4.1.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45-46页
        4.1.3 实验方法第46-49页
    4.2 结果和分析第49-63页
        4.2.1 圆唇散白蚁的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第49-50页
        4.2.2 圆唇散白蚁8对微卫星荧光引物的毛细管电泳结果第50-54页
        4.2.3 圆唇散白蚁各个巢群的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和连锁不平衡分析(LD)分析第54-57页
        4.2.4 圆唇散白蚁各个巢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第57-60页
        4.2.5 圆唇散白蚁遗传结构分析第60-61页
        4.2.6 圆唇散白蚁巢群结构分析第61-63页
    4.3 讨论第63-65页
        4.3.1 圆唇散白蚁各巢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第63-64页
        4.3.2 繁育体系对圆唇散白蚁巢群结构的影响第64-65页
结论及本论文创新点第65-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雄全异株植物瘿椒树花药绒毡层发育及其基因调控研究
下一篇:关于GRS 1915+105中“HEARTBEAT”态的时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