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800kV直流输电线路复奉线工程概况 | 第16-24页 | 
| 2.1 工程简介 | 第16页 | 
| 2.2 工程主要参数 | 第16-23页 | 
| 2.2.1 杆塔类型 | 第18-19页 | 
| 2.2.2 导线型号及相关参数 | 第19-20页 | 
| 2.2.3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及配置 | 第20-22页 | 
| 2.2.4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档距情况介绍 | 第22-2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800kV输电线路进出电场方式及安全性分析 | 第24-33页 | 
| 3.1 带电作业危险率计算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 3.2 进出等电位作业方式及安全性分析 | 第25-32页 | 
| 3.2.1 ±800kV输电线路进出等电位方式选择 | 第25-27页 | 
| 3.2.2 ±800kV输电线路进出等电位方式的安全性分析 | 第27-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800kV输电线路典型杆塔人体电场仿真分析 | 第33-48页 | 
| 4.1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 4.1.1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 第33-34页 | 
| 4.1.2 有限元法 | 第34页 | 
| 4.1.3 基于有限元的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 4.2 计算点选取及仿真模型搭建 | 第35-41页 | 
| 4.2.1 线路参数简介 | 第35页 | 
| 4.2.2 计算点选取 | 第35-38页 | 
| 4.2.3 模型的搭建 | 第38-41页 |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1-47页 | 
| 4.3.1 等电位处人体场强分析 | 第41-43页 | 
| 4.3.2 地电位处人体场强 | 第43-45页 | 
| 4.3.3 中间位置处人体体表电场分布及进出等电位方式的选择 | 第45-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进出等电位过程中电位转移仿真分析 | 第48-60页 | 
| 5.1 悬浮电位触发局部放电的机理 | 第49-50页 | 
| 5.2 放电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50-58页 | 
| 5.2.1 放电模型建立 | 第50-52页 | 
| 5.2.2 转移电容计算 | 第52-54页 | 
| 5.2.3 电位转移特性分析 | 第54-5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8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防护措施分析 | 第60-65页 | 
| 6.1 屏蔽防护的安全控制水平 | 第60页 | 
| 6.2 屏蔽服具的防护性能 | 第60-63页 | 
| 6.2.1 屏蔽服 | 第60-62页 | 
| 6.2.2 电位转移棒和导电手套 | 第62-63页 | 
| 6.3 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 第63-64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7.1 总结 | 第65-66页 |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