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破乳-混凝-吸附工艺处理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概述第11-12页
        1.1.1 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的性质及组成第11页
        1.1.2 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的来源第11-12页
    1.2 乳化液的性质和危害第12-15页
        1.2.1 乳化液的类型及特点第12-13页
        1.2.2 影响乳化液稳定的因素第13-14页
        1.2.3 荧光渗透乳化液油废水的危害第14-15页
    1.3 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处理的难点第15页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15-17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乳化油废水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2.1 国内外乳化油废水不同处理方法研究现状第17-22页
        2.1.1 物理法第17-18页
        2.1.2 化学法第18-20页
        2.1.3 物理化学法第20-22页
        2.1.4 生物法第22页
    2.2 国内外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第22-25页
第3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5-31页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5-26页
        3.1.1 实验仪器第25页
        3.1.2 实验试剂第25-26页
        3.1.3 废水水质第26页
    3.2 机理第26-29页
        3.2.1 破乳机理第26-28页
        3.2.2 混凝机理第28-29页
        3.2.3 吸附机理第29页
    3.3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3.1 破乳实验方案第29页
        3.3.2 混凝实验方案第29-30页
        3.3.3 吸附实验方案第30页
        3.3.4 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4章 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4.1 破乳实验第31-35页
        4.1.1 pH值第31页
        4.1.2 破乳剂的选择第31-33页
        4.1.3 搅拌速度第33页
        4.1.4 搅拌时间第33-34页
        4.1.5 沉降效果第34-35页
    4.2 混凝实验第35-38页
        4.2.1 pH值第35-36页
        4.2.2 混凝剂的选择第36-37页
        4.2.3 助凝剂(PAM)投加量第37页
        4.2.4 静置时间第37-38页
    4.3 蛭石吸附第38-40页
        4.3.1 蛭石投加量第38-39页
        4.3.2 蛭石吸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COD的动力学第39-40页
    4.4 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第40-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43-45页
    5.1 结论第43页
    5.2 建议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氘代甲酸甲酯的转动光谱的全局分析
下一篇:聚(环三磷腈-co-4,4-二羟基二苯砜)对钍(Ⅳ)、铀(Ⅵ)的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