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日冕物质抛射概述 | 第14-22页 |
1.1.1 观测特征 | 第14-16页 |
1.1.2 触发机制 | 第16-19页 |
1.1.3 行星际传播过程 | 第19-21页 |
1.1.4 太阳风就地观测特征 | 第21-22页 |
1.1.5 高能粒子 | 第22页 |
1.2 地磁暴 | 第22-26页 |
1.2.1 地磁暴的特征及种类 | 第23页 |
1.2.2 地磁暴相关的大尺度结构 | 第23-25页 |
1.2.3 地磁暴与太阳活动周 | 第25-26页 |
1.3 本文主旨及结构 | 第26-28页 |
1.3.1 研究动机 | 第26-27页 |
1.3.2 本文结构 | 第27-28页 |
第2章 本文涉及的探测器及相关数据 | 第28-38页 |
2.1 STEREO | 第28-31页 |
2.2 SDO | 第31-34页 |
2.3 其他探测器 | 第34-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Stealth日冕物质抛射的行星际传播特征及地磁效应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0-46页 |
3.2.1 行星际跟踪方法 | 第40页 |
3.2.2 距离反演方法 | 第40-42页 |
3.2.3 PFSS模型 | 第42页 |
3.2.4 GCS模型 | 第42-44页 |
3.2.5 WSA-ENLIL模拟 | 第44-45页 |
3.2.6 GS重构方法 | 第45-46页 |
3.3 CME在日冕内的传播 | 第46-48页 |
3.4 CME行星际传播 | 第48-51页 |
3.4.1 CME运动学特征 | 第48-50页 |
3.4.2 WSA-ENLIL MHD模拟 | 第50-51页 |
3.5 太阳风就地观测特征和地磁效应 | 第51-53页 |
3.6 小结与讨论 | 第53-56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4.1 工作总结 | 第56页 |
4.2 工作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