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交联共聚一步制备基于聚离子液体响应性纳米凝胶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1 超分子化学第13-16页
        1.1.1 超分子化学的定义与发展史第13-15页
        1.1.2 主-客体化学第15页
        1.1.3 超分子相互作用的本质第15-16页
    1.2 超分子化合物的分类第16-17页
        1.2.1 杂多酸类超分子化合物第16页
        1.2.2 荧光类超分子化合物第16页
        1.2.3 液晶类超分子化合物第16页
        1.2.4 树状超分子化合物第16-17页
    1.3 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7-18页
        1.3.1 模板合成法第17页
        1.3.2 分子自组装法第17页
        1.3.3 其他方法第17-18页
    1.4 大分子自组装第18-21页
        1.4.1 分子相互作用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18-20页
            1.4.1.1“非共价键合胶束”类大分子自组装第18页
            1.4.1.2 小分子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18-19页
            1.4.1.3 聚电解质嵌段共聚物及均聚物类的大分子自组装第19页
            1.4.1.4 基于静电吸附自组装成多层膜第19-20页
        1.4.2 外界条件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20-21页
            1.4.2.1 温度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20页
            1.4.2.2 包结络合作用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20页
            1.4.2.3 化学反应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20-21页
            1.4.2.4 刚性链诱导大分子自组装第21页
    1.5 温度敏感性聚合物第21-23页
        1.5.1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第21页
        1.5.2 温度敏感性聚合物的发展第21-23页
    1.6 离子液体的简介第23-24页
        1.6.1 离子液体的概念第23页
        1.6.2 离子液体的发展及应用第23-24页
    1.7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二章 三元共聚一步制备基于羟基/羧基功能离子液体温度响应性纳米凝胶及其性能研究第33-54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41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4页
        2.2.2 测试方法及仪器型号第34页
        2.2.3 含有羟基、羧基功能离子液体(FIm IL)的合成第34-40页
            2.2.3.1 羟基离子液体溴化 1-乙烯基3羟乙基咪唑([VEOIm]Br)的制备第34-36页
            2.2.3.2 羧基离子液体氯化 1-乙烯基3羧甲基咪唑([VCMIm]Cl)的制备第36-37页
            2.2.3.3 季鏻盐离子液体 4-乙烯基苄基三苯基鏻离子液体(PILPh)的制备第37-38页
            2.2.3.4 咪唑类离子液体氯化 3-(4-乙烯基苯)1乙烯基咪唑([VBVIm]Cl)的制备第38-40页
        2.2.4 基于功能离子液体高度交联聚合物纳米粒子(F-CLPN)的制备第40-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2.3.1 基于功能离子液体高度交联聚合物纳米凝胶的形成机理第41-42页
        2.3.2 基于功能离子液体高度交联聚合物纳米凝胶的性质第42-44页
        2.3.3 SEM测试第44-45页
        2.3.4 TG分析第45页
        2.3.5 FT-IR表征第45-46页
        2.3.6 温敏性表征第46-50页
            2.3.6.1 浊度法第46-47页
            2.3.6.2 功能离子液体在不同氘代试剂中的核磁氢谱第47-49页
            2.3.6.3 CLPNs的红外谱图第49-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三章 基于萘环-咪唑离子液体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征第54-78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70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4-55页
        3.2.2 测试方法及仪器型号第55页
        3.2.3 含萘环咪唑离子液体(N-Im IL)单体的合成与表征第55-65页
            3.2.3.1 含萘环咪唑离子液体单体的制备第55-65页
        3.2.4 基于萘环离子液体交联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第65-66页
        3.2.5 客体分子——紫精的制备第66-67页
        3.2.6 超分子主体CB[n](n=5~8)的制备第67-69页
            3.2.6.1 甘脲(Glycoluril)的制备第67-68页
            3.2.6.2 CB[n](n=5~8)的制备第68-69页
        3.2.7 主客体相互作用第69-7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0-76页
        3.3.1 基于萘环离子液体交联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第70页
        3.3.2 基于萘环离子液体高度交联聚合物纳米凝胶的性质第70-72页
        3.3.3 SEM测试第72-73页
        3.3.4 主客体相互作用前后的数码相片第73-74页
        3.3.5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理第74-76页
            3.3.5.1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理示意图第74页
            3.3.5.2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氢谱第74-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7-H2基因3-UTR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下一篇:胰腺囊性肿瘤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