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租房申购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重庆市公租房配租情况 | 第19-23页 |
2.1 总体配租情况 | 第19-20页 |
2.2 不同项目配租情况 | 第20页 |
2.3 申请人员结构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3 重庆市公租房申购障碍调研 | 第23-45页 |
3.1 调研过程及方法 | 第23-25页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3-25页 |
3.1.2 调查对象选择 | 第25页 |
3.2 调查对象特征 | 第25-28页 |
3.3 公租房总体需求情况 | 第28-39页 |
3.3.1 需求特征 | 第28-32页 |
3.3.2 申请意愿与租金偏好 | 第32-36页 |
3.3.3 购买意愿与价格偏好 | 第36-39页 |
3.4 公租房申购障碍 | 第39-43页 |
3.4.1 申请障碍 | 第39-41页 |
3.4.2 购买障碍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5.1 公租房申请意愿较高 | 第43页 |
3.5.2 公租房购买意愿差异性大 | 第43页 |
3.5.3 公租房申购障碍 | 第43页 |
3.5.4 公租房需求具有明显特点 | 第43-45页 |
4 重庆市公租房申购障碍评价 | 第45-59页 |
4.1 公租房申购障碍定性分析 | 第45-49页 |
4.1.1 住房收入比 | 第45-46页 |
4.1.2 通勤距离 | 第46页 |
4.1.3 通勤时间 | 第46-47页 |
4.1.4 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 | 第47-48页 |
4.1.5 心理因素 | 第48页 |
4.1.6 其他产品因素 | 第48-49页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申请障碍定量评价 | 第49-54页 |
4.2.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49页 |
4.2.2 层次分析法主要步骤 | 第49-51页 |
4.2.3 障碍评价模型 | 第51-54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54-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公租房建设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5.1 合理调整公租房租金和售价 | 第59-60页 |
5.1.1 保持租金吸引力 | 第59页 |
5.1.2 合理制定售价 | 第59-60页 |
5.2 项目规划均衡合理 | 第60-61页 |
5.2.1 合理选址 | 第60页 |
5.2.2 混合居住模式 | 第60页 |
5.2.3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 | 第60-61页 |
5.3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 第61-62页 |
5.3.1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 第61页 |
5.3.2 增加周边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 | 第61-62页 |
5.4 合理分配公租房户型 | 第62页 |
5.5 加强房屋质量管理和维护 | 第62页 |
5.6 搞好公租房社区宣传 | 第62-6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6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9页 |
附录2针对潜在目标群体的调查问卷 | 第79-83页 |
附录3针对公租房已入住群体的调查问卷 | 第83-87页 |
附录4拦截访问采样点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