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1页 |
1、花背蟾蜍简介 | 第8页 |
2、眼睛结构及发育过程 | 第8-11页 |
2.1 眼球结构及角膜上皮细胞 | 第8-9页 |
2.2 脊椎动物眼睛发育过程 | 第9-10页 |
2.3 眼睛发育的分子机制 | 第10-11页 |
3、Pax6基因 | 第11-20页 |
3.1 Pax6基因简介 | 第11页 |
3.2 Pax6基因结构 | 第11-13页 |
3.3 Pax6基因在眼睛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3.4 Pax6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15-16页 |
3.5 脊椎动物Pax6基因的系统发生 | 第16-20页 |
4、Pax6 variant基因 | 第20页 |
5、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 | 第21-27页 |
1、动物材料 | 第21页 |
2、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页 |
3、主要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4、生物学相关数据库及软件 | 第22页 |
5、常用质粒及表达载体 | 第22-24页 |
5.1 pMD-18T载体 | 第22-23页 |
5.2 pET-28a载体 | 第23-24页 |
5.3 pCI-neo载体 | 第24页 |
6、试剂及缓冲液 | 第24-27页 |
6.1 细胞培养试剂 | 第24-25页 |
6.2 分子克隆及基因表达检测相关试剂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方法 | 第27-35页 |
1、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培养 | 第27页 |
1.1、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27页 |
1.2、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7页 |
2、Pax6及Pax6 variant基因的克隆及载体构建 | 第27-29页 |
2.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7-28页 |
2.2 PCR产物回收 | 第28页 |
2.3 回收片段的酶切及连接载体 | 第28-29页 |
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29页 |
2.5 小提质粒 | 第29页 |
2.6 大提质粒 | 第29页 |
3、转染细胞及稳转细胞系的筛选 | 第29-30页 |
3.1 转染细胞 | 第29-30页 |
3.2 稳转细胞系的筛选 | 第30页 |
3.3 稳转细胞系的鉴定 | 第30页 |
3.4 免疫荧光 | 第30页 |
4、细胞周期的测定 | 第30-31页 |
4.1 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4.2 BrdU法测细胞增殖 | 第31页 |
5、相关抗体的制备及蛋白表达检测 | 第31-35页 |
5.1 Six3抗体的制备 | 第31-33页 |
5.2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5-51页 |
1、Pax6 varian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8页 |
1.1 Pax6 variant与Pax6蛋白的序列比对 | 第35-36页 |
1.2 Pax6 variant与Pax6蛋白的磷酸化位点预测 | 第36-38页 |
2、稳转细胞系的筛选及鉴定 | 第38-42页 |
2.1 Pax6/VP-pCI-neo载体的构建 | 第38-40页 |
2.2 Pax6及VP过表达细胞系的转化及稳转细胞系的鉴定 | 第40-42页 |
3、Pax6和Pax6 varian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42页 |
4、Pax6和Pax6 variant基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2-45页 |
4.1 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 | 第42-43页 |
4.2 BrdU法测细胞周期 | 第43-45页 |
5、过表达Pax6及VP对其他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5-51页 |
5.1 Six3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5-48页 |
5.2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48-51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1-55页 |
1、Pax基因家族在进化中的地位 | 第51页 |
2、VP与Pax6蛋白结构的区别 | 第51-52页 |
3、VP的亚细胞定位 | 第52页 |
4、VP抑制细胞增殖 | 第52-53页 |
5、VP影响细胞命运决定 | 第53页 |
6、VP的起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