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课程改革呼吁教学方式的变革 | 第8页 |
1.2 师生对话教学 | 第8-11页 |
1.2.1 师生对话教学的概念 | 第8-9页 |
1.2.2 师生对话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中学生物学师生对话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12-22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13页 |
2.4 研究结果 | 第13-20页 |
2.4.1 师生对话的基本环节 | 第13-16页 |
2.4.2 师生对话关系的和谐程度 | 第16-17页 |
2.4.3 师生的话语权 | 第17-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探寻有效开展师生对话教学的策略 | 第22-3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3 研究过程 | 第22页 |
3.4 研究结果 | 第22-29页 |
3.4.1 改善“两问”次数偏少的策略 | 第22-24页 |
3.4.2 改善师生对话关系和谐程度偏低的策略 | 第24-25页 |
3.4.3 改善学生话语权偏少的策略 | 第25-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32-34页 |
4.1 结论 | 第32页 |
4.2 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78页 |
附录1中学生物学师生对话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36-38页 |
附录 2“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照班的教学设计 | 第38-43页 |
附录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实验班的教学设计 | 第43-46页 |
附录 4“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课后测验题 | 第46-49页 |
附录5两种教师的典型行为 | 第49-50页 |
附录 6“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 第50-53页 |
附录7关键事件调查表 | 第53-54页 |
附录8实验班关键事件调查结果统计表 | 第54-56页 |
附录 9“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对照班的教学设计 | 第56-59页 |
附录 10“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班的教学设计 | 第59-60页 |
附录 11“输血与血型”的教学设计 | 第60-64页 |
附录 12“输血与血型”课前预习表 | 第64-65页 |
附录 1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 第65-71页 |
附录14数据表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