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技术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6-25页 |
2.1 当前VPN的主要技术 | 第16-19页 |
2.1.2 VPN的应用类型 | 第16-17页 |
2.1.3 VPN的隧道封装技术 | 第17-19页 |
2.2 P2P技术 | 第19-20页 |
2.2.1 P2P网络特点 | 第19-20页 |
2.2.2 P2P的组网方式 | 第20页 |
2.3 网络报文处理技术 | 第20-24页 |
2.3.1 多核网络处理器 | 第21页 |
2.3.2 旁路系统协议栈技术 | 第21页 |
2.3.3 LINUX网络报文处理技术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P2P VPN网关系统体结构设计 | 第25-40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3.2 网关系统实现目标 | 第26-27页 |
3.4 网关系统的功能目标 | 第27-28页 |
3.5 系统体系结构 | 第28-39页 |
3.5.1 系统软件结构 | 第28-36页 |
3.5.2 系统硬件结构 | 第36-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 | 第40-66页 |
4.1 VPN安全隧道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40-52页 |
4.1.1 网络报文的封装 | 第40-42页 |
4.1.2 网关内部报文处理流程 | 第42-45页 |
4.1.3 安全隧道工作流程 | 第45-49页 |
4.1.4 VPN安全隧道模块的实现 | 第49-52页 |
4.2 P2P地址收集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2-61页 |
4.2.1 P2P地址收集策略 | 第53-55页 |
4.2.2 桌面型网关地址收集工作流程 | 第55-56页 |
4.2.3 服务器型网关地址收集工作流程 | 第56-57页 |
4.2.4 P2P地址收集模块的实现 | 第57-61页 |
4.3 系统主要接.和配置文件 | 第61-65页 |
4.3.1 P2P地址收集模块获取全网网关地址信息接 | 第61-62页 |
4.3.2 认证接 | 第62-63页 |
4.3.3 获取协商通信密钥接 | 第63页 |
4.3.4 网络配置接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6-77页 |
5.1 测试目标 | 第66页 |
5.2 测试环境网络 | 第66-68页 |
5.3 测试描述 | 第68-76页 |
5.3.1 主要功能测试 | 第68-72页 |
5.3.2 性能测试 | 第72-76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77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