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0-1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 研究工具 | 第10-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5-26页 |
2.1 共病组与ADHD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 | 第15页 |
2.2 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特点 | 第15-17页 |
2.2.1 共病组、ADHD组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得分对比 | 第15-16页 |
2.2.2 共病组与ADHD组Achen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对比 | 第16-17页 |
2.2.3 共病组与ADHD组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对比 | 第17页 |
2.3 共病组与ADHD组儿童心理社会因素比较 | 第17-21页 |
2.3.1 共病组与ADHD组儿童一般家庭情况比较 | 第17-19页 |
2.3.2 共病组与ADHD组儿童家庭环境量表得分比较 | 第19-20页 |
2.3.3 共病组与ADHD组儿童CPIC各因子比较 | 第20页 |
2.3.4 共病组与ADHD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PLOC)评分对比 | 第20-21页 |
2.4 ADHD儿童共患ODD的危险因素 | 第21-22页 |
2.5 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22-26页 |
2.5.1 ADHD共病ODD儿童智力与FEV、CPIC、PLOC各因子的相关性 | 第22-23页 |
2.5.2 ADHD共病ODD儿童自我意识与FEV、CPIC、PLOC各因子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2.5.3ADHD共病ODD儿童CBCL与FEV、CPIC、PLOC各因子的相关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6-37页 |
3.1 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特点分析 | 第26-29页 |
3.1.1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儿童认知水平比较 | 第26页 |
3.1.2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 第26-27页 |
3.1.3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比较 | 第27-29页 |
3.2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心理社会因素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3.2.1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儿童一般家庭情况比较 | 第29-30页 |
3.2.2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儿童家庭环境特征比较 | 第30页 |
3.2.3 共病组儿童与ADHD组儿童感知到的婚姻冲突比较 | 第30-32页 |
3.2.4 共病组与ADHD组儿童父母教育心理控制源比较 | 第32页 |
3.3 ADHD儿童共患ODD的危险因素 | 第32-33页 |
3.4 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 第33-37页 |
3.4.1 ADHD共病ODD儿童智力与家庭环境、儿童感知婚姻冲突、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3.4.2 ADHD共病ODD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与家庭环境、儿童感知婚姻冲突、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3.4.3 ADHD共病ODD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儿童感知婚姻冲突、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的相关性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综述 | 第41-5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