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引言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2页 |
| 1.2.1 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 第8-9页 |
| 1.2.2 林分特征因子间耦合关系研究 | 第9-12页 |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3-14页 |
| 2.1.1 自然地理 | 第13页 |
| 2.1.2 气候植被 | 第13页 |
| 2.1.3 社会经济 | 第13-14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2.2.1 外业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14页 |
| 2.2.2 模型构建 | 第14-16页 |
| 3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16-21页 |
| 3.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16-19页 |
| 3.1.1 结构方程模型定义及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 3.1.2 结构方程模型与其它分析方法比较 | 第17-18页 |
| 3.1.3 结构方程模型优点 | 第18-19页 |
| 3.2 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指标 | 第19页 |
| 3.2.1 绝对适配统计量 | 第19页 |
| 3.2.2 增值适配统计量 | 第19页 |
| 3.3 模型修正 | 第19-21页 |
| 3.3.1 修正思路 | 第20页 |
| 3.3.2 修正指标 | 第20-21页 |
| 4 林分蓄积量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 第21-28页 |
| 4.1 林地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 4.2 观测变量与蓄积量间相关性 | 第22-23页 |
| 4.2.1 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林分蓄积量间相关性 | 第22-23页 |
| 4.2.2 林分结构与树木多样性、林分蓄积量间相关性 | 第23页 |
| 4.2.3 树木多样性与林分蓄积量间相关性 | 第23页 |
| 4.3 初始模型构建 | 第23-24页 |
| 4.4 模型修正 | 第24-25页 |
| 4.5 模型解读 | 第25-2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7 讨论 | 第27-28页 |
| 5 林分上下层间结构与树木多样性耦合关系分析 | 第28-37页 |
| 5.1 林分上下层基本特征 | 第28页 |
| 5.2 观测变量间相关性 | 第28-31页 |
| 5.2.1 地条件与林分上下层结构、树木多样性间相关性 | 第29-30页 |
| 5.2.2 林分上层结构与林分上下层结构、树木多样性间相关性 | 第30页 |
| 5.2.3 林分上层树木多样性与林分下层结构与树木多样性间相关性 | 第30-31页 |
| 5.2.4 林分下层结构与树木多样性间相关性 | 第31页 |
| 5.3 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 5.4 模型解读 | 第32-33页 |
| 5.5 基于路径分析的观测变量间关系 | 第33-3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5.7 讨论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