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论文

泉州湾河口湿地碳贮量及分布格局

中文详细摘要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6-19页
        1.3.1 湿地植物碳贮量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1.3.2 湿地土壤碳贮量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1.3.3 湿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1 研究目标第19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1-30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4页
        2.1.1 地理位置第21页
        2.1.2 地质地貌第21-22页
        2.1.3 水文特征第22-23页
        2.1.4 沉积与植被第23-24页
    2.2 研究方法第24-30页
        2.2.1 遥感影像的选择第24页
        2.2.2 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第24-25页
        2.2.3 决策树规则的定义第25-26页
        2.2.4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第26-28页
        2.2.5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计算第28-29页
        2.2.6 数据统计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0-49页
    3.1 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第30-32页
    3.2 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第32-38页
        3.2.1 秋茄群落的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第33-34页
        3.2.2 桐花树群落的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第34-35页
        3.2.3 秋茄-桐花树群落的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第35-36页
        3.2.4 互花米草群落的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第36-37页
        3.2.5 不同植物群落的生物量比较第37-38页
    3.3 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38-42页
        3.3.1 秋茄群落的植物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38页
        3.3.2 桐花树群落的植物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38-39页
        3.3.3 秋茄-桐花树群落的植物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39-40页
        3.3.4 互花米草群落的植物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40-41页
        3.3.5 不同植物群落的植物碳含量比较第41-42页
    3.4 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第42-46页
        3.4.1 秋茄群落的植物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第42-43页
        3.4.2 桐花树群落的植物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第43-44页
        3.4.3 秋茄-桐花树群落的植物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第44-45页
        3.4.4 互花米草群落的植物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第45页
        3.4.5 不同植物群落的植物碳密度比较第45-46页
    3.5 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的土壤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46-47页
    3.6 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的土壤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第47-48页
    3.7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第48-49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9-53页
    4.1 主要结论第49-50页
    4.2 讨论第50-51页
    4.3 不足与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氧化工艺对水中人用药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着装审美变迁与服饰风格--以中国近代(1840-1937)女性服饰为例